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65篇
综合类   63篇
水路运输   5篇
铁路运输   4篇
综合运输   1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01.
为了避免在高填方桥台台背回填路基产生桥头跳车的病害,提出了土工格栅处理设计方案,并在施工过程中,对填土压实度、路基弯沉、土压力和台背路基顶面沉降等技术指标进行了跟踪检测,其处理效果良好,说明了土工合成材料处理桥头过渡段路基是一种减小差异沉降的有效手段.其土压力检测结果表明了土工合成材料处理桥头过渡段路基能够对台背填土产生向上的托举力,而且其托举力的规律是离桥台越近,托举力越大;同时也说明了现有的设计方法在路基中部高度土工格栅应当适当加密.  相似文献   
102.
再生水泥混凝土研究综述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将旧水泥混凝土回收利用为再生集料,不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而且还节省工程造价。将之用于路面基层,从强度和耐久性等方面看,是切实可行的。在回顾与总结国内外再生水泥混凝土集料(RCA-Recycled Concrete Aggregate)的研究进展基础上,归纳了当前RCA的主要研究成果,并提出目前应用与研究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3.
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技术综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技术是一项新的沥青路面修筑技术.目前世界各国非常重视.笔者阐述了沥青路面再生利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及再生的机理.分析了旧沥青路面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和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04.
城市排水结构渗透设计与改善水生态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城市水生态环境的组成和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对城市气候的影响,提出通过地面排水结构渗透设计来改善城市水生态环境的思路,并且探讨了台湾及国外一些成熟的渗透设计形式和评价渗透性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5.
目前公路较基路堤工程中常用的双曲线法等实测沉降经验推算法未考虑荷载变化对软基路堤工后沉降的影响,不能较好预测超载预压软基路堤的工后沉降。本文结合工程实践利用实测沉降反算沉降系数和软基平均固结系数,以此反算的系数为计算参数,同时考虑超载预压对工后沉降的影响,近似地预测了超载预压路堤的工后沉降。由于计算中考虑了超载预压部分对路堤工后沉降的影响,此方法预测的结果较双曲线法等实测沉降经验推算法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06.
水泥稳定土抗弯拉强度结构系数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相似文献   
107.
外掺剂对二灰混合料强度的影响机理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通过二灰混合料宏观强度的测试和微观结构的分析,在二灰混合料反应体系中,首次发现了一些复杂络合物的存在及其对强度的影响,修正和完善了传统的强度形成原理。  相似文献   
108.
再生水泥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结构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于扫描电镜和电子能谱仪,对再生水泥混凝土的微观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观察,分析了再生水泥混凝土内部各种界面的结构特性以及Ca、Si等元素在界面过渡区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再生水泥混凝土内部由多种界面结构组成,各界面过渡区的厚度差异较大。界面过渡区内外的元素分布规律存在着较大的差异,Ca、Si等元素在界面过渡区内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聚集,在界面过渡区外的分布则较为连续。  相似文献   
109.
为研究煤直接液化残渣(DCLR)改性沥青的流变力学性质并评价其改性效果,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对90#基质沥青(改性前)和DCLR改性沥青(改性后)进行温度频率扫描试验、多重应力蠕变恢复(MSCR)试验和不同应力水平下的时间扫描试验,分别评价其强度、抵抗永久变形的能力和抵抗疲劳开裂的能力。结果表明:DCLR改性沥青在低频范围(10-3~103 rad·s-1)内的动态剪切模量大于90#基质沥青,在高频范围(103~106 rad·s-1)内的动态剪切模量略小于90#基质沥青,整体上DCLR改性沥青的强度高于90#基质沥青,且在同一频率范围内其动态剪切模量变化幅度变小,说明改性后其温度敏感性降低;通过对比DCLR改性沥青和90#基质沥青在不同温度下的未恢复蠕变柔量和恢复率,发现同一温度下DCLR改性沥青的未恢复蠕变柔量均低于90#基质沥青,恢复率均高于90#基质沥青,说明DCLR改性沥青抵抗永久变形的能力和变形恢复的能力相较于90#基质沥青有显著提高;通过对比分析这2种沥青在不同应力水平下的疲劳寿命,发现DCLR改性沥青的疲劳寿命显著高于90#基质沥青,证明其抵抗疲劳开裂的能力相较于90#基质沥青更好,这2种沥青的疲劳寿命随应力水平的变化规律均能采用幂函数进行拟合,且拟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