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9篇
综合类   5篇
铁路运输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0 毫秒
21.
车辆器材是搞好车辆维修的重要物质基础,车辆器材保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车辆装备的完好率及遂行任务的能力。加强信息化条件下车辆装备器材计划管理和供应结构优化调整,积极探索车辆器材保障标准化建设的方法和路子.是做好新时期以军事斗争准备为核心,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车辆器材保障,加快车辆器材保障生存模式转变的一项迫切任务。车辆器材计划管理是一项经济性、技术性、政策性和时效性很强的工作,各个工作环节是一个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只有科学计划、合理筹措、优化结构,才能有效缓解各种矛盾,节省开支、降低消耗,提高信息化条件下车辆装备保障的能力。  相似文献   
22.
23.
张红耀  刘东亮 《隧道建设》2013,33(2):160-164
为了使敞开式TBM在城市轨道交通中能正常使用,以重庆轨道交通6号线一期工程为例,在TBM设计阶段,对TBM的刀盘刀具、主轴承、支护、皮带机等系统进行针对性设计;在TBM掘进施工阶段,探讨分析喷射混凝土、皮带机系统、出碴系统、垂直运输系统、刀盘刀具系统及隧道施工与车站施工互相干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实践证明,通过所采用的方法和应对措施,能够提高敞开式TBM在岩性地质中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4.
盾构VMT导向系统简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东亮  黄永康 《隧道建设》2002,22(4):47-48,54
分析盾构VMT导向系统,阐述了盾构采用导向系统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5.
废旧橡胶颗粒界面处理及对水泥混凝土路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橡胶颗粒的加入改善了水泥混凝土变形能力差、韧性小等传统缺陷.使其在道路工程中有了更广泛的应用I采用水洗、偶联剂和不同浓度的Na0H溶液对橡胶的表面进行处理,针对平均粒径4 mm和0.3 mm的两种橡胶提出了最佳处理方法;同时研究了不同掺量的橡胶颗粒作为细集料取代部分河砂对水泥混凝土抗压、抗折强度的力学性能的影响和对其破坏时应变大小的影响;试验表明,随着橡胶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抗压、抗折强度都呈现下降趋势,其中橡胶颗粒等体积替代70%河砂时.7 d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都下降约50%.但是混凝土破坏时最大应变提高65%,表现了其优秀的变形能力和韧性.  相似文献   
26.
以某拟建地铁城市区间盾构隧道为研究对象,引入荷载释放系数,采用等效刚度模型和三维有限元法对盾构隧道正交下穿既有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横向沉降槽和纵向沉隆曲线进行研究,揭示围岩类别、隧道埋深和顶进力等因素变化对盾构隧道正交下穿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隆变位的影响,运用三维曲线关系揭示和探讨盾构隧道正交下穿施工中的地表沉隆变位曲线的空间分布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7.
以有轨电车车体结构为对象,参照EN 12663标准中的主要载荷工况,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车体底架结构进行拓扑优化。在拓扑优化概念模型的基础上,考虑焊接、加工等工艺因素,完成方案设计,并对方案模型进行有限元验证,方案模型结构强度满足EN 12663中规定的主要载荷要求。  相似文献   
28.
29.
受电弓导流罩是改善高速动车组气动性能的重要部件。为降低高速动车组受电弓导流罩区域的气动阻力,基于DOE(实验设计)方法对优化空间均匀采样,进行了涉及气动性能、结构强度等性能指标的多学科优化设计;然后借助NCGA(多目标优化遗传算法)建立近似模型,寻求气动阻力、结构强度综合性能最佳的导流罩结构。结果表明,最佳受电弓导流罩方案的整车气动阻力比初始方案降低5%,同时压力、变形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0.
以某型不锈钢双层客车为研究对象,对其司机室端防撞柱结构进行评估和试验验证。根据美国CFR标准49章238部分的评判准则,提出3种防撞柱弹塑性试验方案,并基于动态仿真结果进行比选;对司机室端防撞柱结构设计并进行弹塑性冲击试验,测试冲击速度、反弹速度和防撞柱各垂向高度的位移,并计算吸能量,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并与评判准则进行对比,表明防撞柱设计满足所有设计要求;最后,基于试验数据对防撞柱有限元模型及建模方法进行校验,试验数据和仿真数据的对比分析表明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为后续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可信的基础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