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11篇
公路运输   173篇
综合类   40篇
水路运输   64篇
铁路运输   40篇
综合运输   1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FUEL CHECK光学界面检测仪非常适用于检测光折射率有一定差别的界面,已成功应用于兰郑长管道批次界面检测并发挥了重要作用。文中对FUEL CHECK光学界面检测仪的原理、系统组成、标定方式等进行了介绍,并结合兰郑长管道实际应用情况对检测仪的具体配置和检测效果进行了分析,对光学界面检测仪的使用及维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22.
为研究采用拉脱法检测预应力钢绞线受力时, 张拉力荷载测试曲线突变段和夹片咬合力的关系, 在夹片脱开时, 采用电阻式压力传感器高频采集技术测试了预应力混凝土梁锚具下方和锚具外侧钢绞线的受力, 共测试了20个样本; 设计了夹片咬合力测试方案, 共测试了326个样本, 并进行了统计分析, 建立了考虑张拉力的夹片咬合力计算公式; 通过37个样本的验证性测试, 研究了咬合力修正结果的测试精度; 在实际工程中检测了257个样本, 并将实测结果与提出的公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当钢绞线伸长超过4.5 mm时, 夹片会脱离原有咬痕, 而实际测试中夹片脱开时会及时停止张拉, 因此, 拉脱法测试不会改变预应力钢绞线锚下有效预应力, 不会影响工程质量; 夹片安装时, 若夹片与锚杯锥孔不完全贴合, 会使夹片在横向产生较大的弹性挤压力, 形成附加摩擦力, 该摩擦力需要在夹片退出至与锚杯分开时才能完全消失, 此时锚外张拉力变化不明显, 因此, 拉脱法测试所得张拉力曲线中峰值拉力后的下降段斜率存在离散性, 与夹片安装精度有关; 拉脱法测试中夹片与锚杯的咬合力由锚下和锚外瞬态内力重分布累加组成, 提出的夹片咬合力计算公式能剔除由夹片与锚杯间咬合力产生的测试误差, 可使测试精度提高6.78%;实际工程现场实测夹片咬合力大于拉脱法测试所得张拉力曲线突变段, 因此, 采用拉脱法检测预应力钢绞线时, 锚下有效预应力为拉脱法测试所得张拉力曲线峰值与咬合力的差值。   相似文献   
323.
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处于重大变革转型期,系统安全已成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从燃料电池系统及其子系统的构成方面解析氢泄漏的可能故障点,依据相关标准并结合工作原理进行压力传感器选型,采用设置报警临界值来探测压力传感器故障,实施报警、保护、关断等控制策略,从而加强氢气泄漏识别。同时,通过压力异常时及时启动压力释放装置,进行应急排氢,提高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24.
刘佳 《港工技术》2023,(2):69-72
结合连云港赣榆港区4~6号泊位码头方案设计和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探讨沉箱码头抛石基床顶高程的影响因素,提出结合材料来源、工程建设费用、施工难易程度、远期发展等综合因素确定抛石基床顶高程,在保证有效持力层深度的前提下,通过减小设计规范计算取值,来降低抛石基床顶高程,减小抛石基床厚度,从而避免材料来源紧张导致的施工延期风险,降低工程造价和施工难度,提高施工质量,为远期发展预留充足空间,为以后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25.
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技术不断发展,传统电子电气架构已难以满足面向未来的车路云网一体化发展新需求。本文中聚焦面向未来的智能网联汽车多域电子电气架构,分别从总体设计、硬件系统、通信系统和软件系统4个方面对现有技术进行了详细的综述并对我国电子电气架构的发展进行展望。本文可对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技术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26.
对水路交通技术趋势相关文献开展文献计量分析,从主要研究国家、作者与关键词等方面梳理了研究脉络;综合国内外水路交通发展指导政策、前瞻报告与典型案例,分析并总结了水路交通技术发展现状,研判了未来水路交通技术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 水路交通技术将朝着以下5个方向发展。在水路运载工具方面,运输船舶逐步少人化,内河、近海、深远海船舶发展趋于谱系化;在航运基础设施方面,航道设施、能源供给、信息网络发展趋于一体化,并且船岸协同能力增强,船舶远程操控可实现,岸基船舶控制中心建设成为水运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在船舶动力方面,日趋严格的减排目标推动船用清洁能源发展,船舶动力系统将呈现多能源化和电动化;在船舶航行方面,多船协同运输可提高运输效率,内河、近海船舶编队航行成为运输新模式;在海事监管与安全方面,智能系统的应用使船舶人因事故逐步降低,智能无人系统救援成为现实。研究成果可以有效指导水路交通系统的未来规划、设计、建设与应用,为培育和发展水运新业态,逐步实现未来新一代航运系统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327.
铁路云平台的国产化改造是维护铁路上层业务应用系统信息安全、实现自主可控的必然要求。分析了铁路云平台国产化改造的现状和需求,研究了铁路云平台国产化适配方案,提出了评估规划和技术准备、测试验证与迁移实施、运行验证与正式上线3个阶段实施流程,并针对基于ARM架构的飞腾芯片服务器和麒麟操作系统,总结了适配迁移重点过程,进行了主机高可用模块部署和安全加固。铁路云平台经测试验证、试运行后正式上线,为下一步应用系统在铁路云平台下向国产化平滑迁移,提供可行的环境支撑。  相似文献   
328.
在湿度影响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会随其内部不均匀的湿度场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故水环境中的双块式无砟轨道各混凝土部件(轨枕、道床板及支承层)内部的材料性能存在差异,在长期荷载作用下易产生伤损。因此,探明由湿度导致材料性能变化对水环境中无砟轨道局部力学行为及损伤所带来的影响,对研究无砟轨道水致损伤形成和发展机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通过建立双块式无砟轨道有限元实体模型,对水环境中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新旧混凝土界面位置处的应变分布及疲劳损伤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考虑湿度影响后,水环境中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新旧混凝土界面位置处的变形性能与抗疲劳特性均有一定程度的削弱,长边接触面所受影响最为显著,其最大主拉应变增长31.6%,剪切疲劳寿命减短30.4%,出现在该面中上方位置,该处将是裂纹较早萌生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