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7篇
公路运输   88篇
综合类   46篇
水路运输   28篇
铁路运输   33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91.
建立无人帆船的运动学模型是开展无人帆船操纵性和运动控制研究的基础。为简便快速地建模,在保证模型准确性的基础上,降低模型开发的难度,以“海鸥”号无人帆船为例,采用船舶操纵数学模型小组(MMG)分离建模方法建模,综合考虑风和浪环境扰动,根据经验公式和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进行参数计算。在此基础上,根据试验数据进行试验复现,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建立的无人帆船模型和提出的参数计算方法适用于“海鸥”号无人帆船,跟踪536 m长轨迹,航速误差为13.41%,横摇角误差在10%以内。建立的四自由度无人帆船模型能反映无人帆船实体的速度和位姿,可基本复现试验现象。  相似文献   
192.
针对智能汽车运动过程中存在的车身姿态变化问题以及运动控制精度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非线性3自由度动力学模型的模糊滑模横向运动控制器。建立了包括侧倾运动的3自由度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模型线性化;对基于线性化处理后的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滑模控制器设计,通过控制前轮转角实现了路径跟踪横向控制,并引入了模糊控制提高控制效果,本控制系统能够在跟踪过程中对车身姿态变化进行观察。仿真结果表明,搭建的基于3自由度动力学模型的模糊滑模控制器能够在考虑侧倾运动的基础上,实现路径跟踪,且构建的模糊滑模控制系统相较于传统滑模控制其横向偏差与方向偏差分别降低了7.28%和1.50%,同时模糊控制也减弱了滑模控制固有的抖振影响。  相似文献   
193.
陈小勇  姚璐  郭正鑫  刘浩  罗挺  王永亮 《汽车工程》2023,(9):1772-1778+1771
汽车风振噪声是衡量其舒适性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首先用道路试验验证了风振流场仿真方法的有效性。接着解释了风振噪声是由周期性脱落的湍流涡与车内空腔共振导致的,并提出了风振噪声的降噪策略。随后探究B柱扰流器对风振噪声的影响及其机理,发现减小自由剪切层偏离B柱外表面的最大距离可以减小湍流涡的强度,进而减小风振噪声。所设计的扰流器最大降噪效果可达12.8 dB。最后用试验验证了B柱扰流器方案的有效性。该研究结论对于进一步理解和控制风振噪声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4.
为了准确分析轮毂电机温度场,基于电磁场有限元分析,采用考虑旋转磁化及谐波磁场的方法计算铁耗,并计算了轮毂电机各部件生热率。采用基于有限体积法的流固耦合分析和基于热网络法的磁热耦合分析,分别计算了额定工况下轮毂电机温度场,将轮毂电机温升试验和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基于有限体积法的流固耦合分析得出的绕组稳态温度计算误差为1.8%,基于热网路法的磁热耦合分析计算误差为2.5%,验证了两种温度场分析方法的正确性。对不同结构冷却水道的热阻和压降进行了理论分析,基于Pareto遗传算法对螺旋型水道进行多目标优化,在保证额定工况电机稳态温升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使水道压降降低了22.9%。  相似文献   
195.
地基土中旁压试验机理近似于载荷试验,反映出了土体弹塑性体的受力变化特性,通过旁压试验临塑压力pf、极限压力pL两种方式可快速方便地确定承载力特征值。确定承载力特征值过程中选用合理的修正系数λ与安全系数K值,能够保证旁压试验结果应用的准确性及适用性。现通过与土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指标查表法确定的承载力数值对比分析,适当调整修正系数λ与安全系数K,得到了较为客观可靠的旁压试验承载力特征值。  相似文献   
196.
刘浩  王俊 《水运工程》2023,(6):81-84
三峡坝区锚地数量多、水域地形复杂、船舶靠泊形式多样,给岸电的技术推广和应用带来困难。本文从基础设施的角度,通过对三峡坝区锚地和待闸船舶调研、分析,结合三峡坝区常见的趸船、直立式靠船墩、丁靠、抛锚4种船舶靠泊方式,研究三峡坝区岸电接入锚地的方式和布置形式,提出了可行的锚地差异化岸电接入方案,为锚地岸电建设提供思路和技术支撑。不仅解决了三峡库区船舶污染问题,而且对水上绿色服务区建设和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航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7.
为了更好地对轨枕空吊进行整治,采用离散元法建立模型,研究捣固、稳定作业参数对轨枕单侧空吊道床整治效果的影响,对各作业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捣固作业能够有效地将道砟填充至空吊区域,同时会使原本稳固的道床变得松散,而稳定作业能使松散道床更加密实,提高道床稳定性;对轨枕单侧空吊道床进行捣固作业时,建议捣镐振幅采用7 mm,捣镐频率采用25 Hz,插镐深度采用35 mm,插镐速度采用1.6 m/s;捣固作业完成后,对轨枕单侧空吊道床进行稳定作业时,建议垂直下压力采用25 kN,水平激振频率采用30 Hz。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