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19篇
公路运输   63篇
综合类   49篇
水路运输   13篇
铁路运输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了准确分析悬臂拼装斜拉桥施工中几何线形误差,避免线形调整的盲目性,以苏通长江大桥为工程背景,研究利用梁段无应力线形求解现阶段梁段理论线形,从而获得该阶段线形误差的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得到的误差可以与由实测线形获得线形误差的传统方法校核,为梁段线形的纠正或控制提供可靠依据.结果表明,这套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2.
研究了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主桥在施工过程中温度变化对主梁位移变化、主塔位移变化、斜拉索索力变化的影响,并对这种影响的强度进行了判别,数据显示理论与实测吻合较好,从而验证了模拟温度场的合理性.研究表明随着悬臂梁段的伸长,温度效应对主梁位移变化的影响逐渐增大,而对斜拉索索力的影响变化不大,对现场施工控制中主梁安装标高的确定、索力测定时间选择有着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3.
为实现对钢桥面板的快速加固,提出了基于铁基形状记忆合金(Fe-SMA)的钢桥面板疲劳裂纹新型装配式主动加固的方法;通过精细化双面加固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及对初步激活与加载试验的观察,验证了加固系统安全性与可靠性;在此基础上以U肋对接焊缝的疲劳裂纹为研究对象,根据线弹性断裂力学,结合该疲劳细节受力与开裂特征,采用循环荷载作用下表面裂纹和中裂纹尖端的Ⅰ型裂纹应力强度因子幅值对加固系统的加固效果进行评价,确定了针对不同长度裂纹的具体加固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基于Fe-SMA的钢桥面板疲劳裂纹主动加固方法可将裂纹尖端应力强因子幅值降低至扩展阈值以下,能有效遏制疲劳裂纹的进一步扩展;对于长度在50 mm以下的未贯穿型疲劳裂纹可采用宽度为60 mm的Fe-SMA进行加固,裂纹前缘关注点应力强度因子降幅达90%以上;当贯穿型疲劳裂纹长度为50~120 mm时,可采用宽度为120 mm的Fe-SMA进行加固;当疲劳裂纹长度为120~350 mm时,需采用底板、腹板同时加固的方法来对疲劳裂纹进行加固,均能达到理想的止裂状态。   相似文献   
54.
一直以来,江南公交着力构建廉政文化体系,11月11日,公司在江南大厦三楼会议窒举办“清风伴我行,勤廉铸江南”廉政小品表演赛,以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公交集团党委书记曹玉莉,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胡宗杰,江南公交总经理张宏滨、党委书记陈旭东及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各基层单位领导、职工100余人观看了比赛。  相似文献   
55.
鄂东长江大桥施工过程非线性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施工过程中结构非线性稳定性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鄂东长江大桥为研究对象,按照结构型式及施工工序的特点,采用LSB和ANSYS有限元软件计算大桥施工过程非线性稳定安全系数并获得结构失稳形态,分析了非线性因素对静力稳定性的影响规律.此外,探讨了混合梁斜拉桥设计与施工工程参数——钢混结合部位置、索梁锚固方式、施工临时荷载及横向风荷载与大桥施工过程非线性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上述工程参数对施工过程非线性稳定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总体上并非其控制性因素.   相似文献   
56.
千米级斜拉桥斜拉索相关参数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千米级斜拉桥的斜拉索无应力长度及索力的计算问题,推导了用悬链线理论计算斜拉索无应力长度的公式,建立了考虑垂度及斜度影响的振动微分方程,在此基础上同国内外频率法索力计算4种实用计算公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高精度和计算方便的特点,应用于苏通大桥索力测试中,能够满足其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57.
为解决大跨度斜拉桥施工过程中观测噪声对结构参数识别的影响,以苏通大桥为工程背景,提出了基于灰色-神经网络的施工全过程参数识别方法.灰色系统理论与人工神经网络相融合,在小样本和数据不完备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结构参数识别,并具有预测功能.苏通大桥参数识别的结果表明,参数识别后的计算值与实际结构挠度响应间的最大误差减小77%,与传统识别方法相比,灰色-神经网络方法的识别精度提高50%.  相似文献   
58.
为了深刻认识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疲劳特性,准确评估其疲劳抗力,对纵肋与顶板焊接细节进行了三维疲劳裂纹扩展模拟。提出了一种主要针对椭圆或半椭圆形疲劳裂纹的扩展模拟方法,采用相互作用积分法计算裂纹尖端处的应力强度因子K,作为三维裂纹模拟的基本参量。以青山长江公路大桥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试验节段模型为研究对象,将纵肋与顶板焊接细节处的疲劳裂纹近似为单个半椭圆形裂纹,对其扩展过程进行三维模拟,通过试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将初始裂纹分别设置于焊根和顶板焊趾,探讨了顶板厚度和U肋形式对于纵肋与顶板焊接细节疲劳裂纹扩展特性的影响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准确模拟纵肋与顶板焊接细节疲劳裂纹的扩展过程,适用于其疲劳问题研究;增加顶板厚度能够有效改善纵肋与顶板焊接细节处的疲劳性能;相对于传统纵肋与顶板焊接细节而言,顶板与镦边U肋焊根和焊趾处的疲劳裂纹扩展特性和疲劳抗力没有显著差别,顶板与镦边U肋焊缝构造细节难以显著改善焊根和顶板焊趾处的疲劳性能;萌生于焊根并向顶板扩展的疲劳失效模式是控制传统纵肋与顶板焊接细节和顶板与镦边U肋焊缝构造细节疲劳性能的主导疲劳失效模式。  相似文献   
59.
为研究残余应力场对钢箱梁疲劳性能影响效应,以港珠澳大桥正交异性钢桥面板为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焊接全过程及残余应力分布特性,分析了板件参数对残余应力的影响效应,得到钢箱梁确定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焊接残余应力分布的经验公式.研究结果表明:采用ANSYS热-结构弱耦合数值模拟方法可反映实际焊接过程中残余应力场的分布;焊缝区域残余应力峰值受板件参数影响较小,横向最大残余应力约为300 MPa;沿板厚方向焊接残余应力符合正弦分布,表明采用正弦函数作为其经验分布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0.
为降低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整车高度,降低上装的重心位置,文章重点通过分析普通搅拌车的上装结构及其主副车架的连接方式,采用取消副车架设计方案,并对上装前后机架进行优化改进,以满足底盘车架连接的需要。通过车架的受力分析,对薄弱区域进行加强。为开发无副梁搅拌车提供一种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