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6篇
综合类   4篇
水路运输   1篇
综合运输   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行桩基承台设计的基本前提是明确承台的受力特点.为进一步研究大型桥梁工程中常见的大型集群桩基承台的受力机理和破坏模式,通过对两个比例为1:10的16桩厚承台模型试验和数据分析,揭示出多排多列桩情况下的厚承台受力特点和破坏模式,通过试验验证了16桩承台同样符合空间桁架模型的受力特点,承台底部钢筋尽量布置在桩顶范围内有利于提高承台的极限承载能力,为建立在复杂荷载作用下承台统一的内力计算方法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某隧道在施工过程中遭遇滑坡侵害导致隧道结构变形,形成隧道-滑坡体系,拟在未排除滑坡变形工况下,对该隧道病害段进行换拱处理,提高隧道结构强度,控制滑面变形。文章基于该隧道换拱前后滑坡体、隧道结构的变形监测数据,研究处治措施对隧道-滑坡体系中隧道变形、滑坡变形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在隧道-滑坡体系中,当隧道穿越滑坡体时,对隧道病害段进行换拱加固,可有效减缓滑坡变形;引起隧道变形的根本原因是滑坡,如未对滑坡采取设防排险措施,在强降雨等不利工况下,坡体仍可能会出现变形;后期建议考虑对滑坡采取适当刷方减重、设置排水沟等措施增加坡体稳定性,确保隧道后期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3.
高速公路穿越古滑坡路段时可能诱发古滑坡复活,已是山区高速公路建设急需解决的难题。文章以广西某古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岩体力学试验及数值模拟探讨了古滑坡的整体稳定性,并提出防治措施。结果表明:该古滑坡变形破坏主要是岩体沿软弱夹层的顺层滑动;在正常工况时,古滑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而在非正常工况时(如水位骤降或暴雨),古滑坡存在渐近性破坏风险;抗滑桩和防排水相结合的措施可有效提高边坡的稳定性。研究成果对同类边坡的防治及预警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焚烧垃圾渣、废弃塑料为对象,通过研究、试验、设计和开发,将它们改造成为一系列的筑路材料,应用在道路结构中,提高道路结构的工作性能;以环保、再生资源和循环经济的观念,展现出社会效益和工程效益的双重意义,是符合21世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体道路.  相似文献   
5.
由于当下危岩体勘察尚无成熟的规范可以参考,采用无人机三维影像技术进行危岩地质勘测,可以弥补传统调查存在安全风险、调查观测不全面、卫星影像资料分辨率低等缺陷。文章以高坡隧道洞口仰坡为例对应用无人机摄影技术进行危岩体勘测进行了介绍,分析了高坡隧道洞口仰坡危岩体分布与稳定特征,并基于勘测结果提出了处治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中针对纯电动城市客车,系统地提出了各主要动力总成参数设计的基本原则,对整车系统进行了集成设计,并进行了实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纯电动城市客车的动力性与续驶里程均达到了设计要求,验证了匹配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城市桥梁在地形和环境的限制下,弯桥和坡桥众多,箱形截面又是桥梁的主要截面。箱形截面梁在进行车辆荷载偏载试验下,桥梁截面上会出现一种弯-扭组合效应。通过理论计算和试验测试数据的对比表明,考虑了弯扭组合效应和不考虑按扭组合效应的结论是有显著区别。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研究大型桥梁工程中常见的大型桩基厚承台的受力性能,根据规范建立新疆伊犁河特大桥九桩双薄壁墩承台空间桁架计算模型,对承台内部应力进行了现场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工程九桩承台属于厚承台范畴,内部完整应力流可近似为一个理想的桁架,即:以主压应力混凝土区为压杆,桩顶区域的受拉钢筋为拉杆的空间桁架模型;承台开裂之前,混凝土拉杆效应不可忽略,但随着裂缝的开展,受拉区混凝土逐渐退出工作;采用空间桁架模型进行设计符合厚承台受力机理,具有更好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公交场站基础设施建设先行是城市公交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障。近年来,哈市在城市建设发展中,由于忽视了公交场站基础设施建设,造成了公交场站设施严重匮乏和建设滞后,制约了城市公交的发展。因此,必须通过认真研究并抓好公交场站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工作,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大量爆破地震波数据的采集、研究和分析,建立了相应的爆破地震模拟震荡信号模型;作为模拟爆破地表震波的信号源,对于高挡墙建筑物进行了爆破地震波激励的动态响应的系列分析;采用瞬态动力学分析技术,确定了结构的动力响应,得到结构物的控制极限震速,为爆破地震监控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