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57篇
综合类   3篇
水路运输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以南方某高速公路为依托,通过对加铺层反射裂缝发生的性状进行现场调查、钻芯取样,并从加铺层结构、材料以及原水泥砼路面接缝传荷等方面进行加铺层反射裂缝成因分析。结果表明,基层和土基强度明显较弱、旧水泥砼板接缝传荷差且脱空病害未作处治,导致加铺层反射裂缝病害过早出现;同时,应力消散夹层的合理设置也是延缓反射裂缝产生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32.
针对广东地区高温、多雨、重载车比例高等环境特点,尝试采用GTM法进行沥青混合料设计,并在广梧高速公路河口至平台段铺筑了试验段。结果表明:GTM法设计的普通沥青混合料具有优良的路用性能,其性能指标达到了现行规范对改性沥青的高、低温性能要求,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的路面车辙、水损害等早期病害,并能够节省大量的沥青材料资源。  相似文献   
33.
沥青路面的车辙是当前主要的路面结构破坏形式之一。通过对广肇(广州—肇庆)高速公路车辙病害的调查,结合现场检测及室内试验,从路面基层强度、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及施工变异性、沥青面层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等方面,分析了广肇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车辙病害成因。  相似文献   
34.
通过对广东省八条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典型路段的裂缝分布形式及其分布位置的详细调查,分析了沥青路面裂缝病害的现状以及裂缝分布的规律和特点,为探寻广东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各类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制定裂缝防治对策,提供了翔实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5.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影响AC-25Ⅰ型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结果各因素间的主次关系,揭示了该类型沥青混合料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  相似文献   
36.
以目前沥青路面抗滑表层常用的AK16型沥青混合料作为研究示例,应用灰色关联度的方法对影响沥青混合料性能的级配组成间的主次关系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实际生产级配与目标级配间各筛孔通过率的加权相对海明(Hamming)距离作为级配偏离程度的控制指标,改进了目前沥青混合料级配波动控制方法难于与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相联系的不足,可为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
采用GTM旋转压实方法,对4种不同AC-13C型级配曲线进行了优化设计,比较了不同级配对其体积参数、路用性能的影响;综合考虑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抗滑能力,提出了一种较优的级配。  相似文献   
38.
针对钢桥面铺装防水粘结体系现有研究均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而不予以逐层研究的不足,依托港珠澳大桥钢桥面铺装工程,在对原材料进行合格性检验及拉拔速率研究的基础上,自下而上对原材料各层或其组合开展多因素影响下质量控制研究。研究表明:(1)测试钢板+底漆、钢板+底漆+防水层、钢板+底漆+防水层+粘结层的拉拔强度,拉拔速率应分别为50、10、10 mm/min。(2)钢板应喷砂打磨至粗糙度Ⅲ级;钢桥面铺装防水粘结体系应设置底漆,底漆喷涂厚度宜为60μm;防水层厚度宜控制在2~2.5 mm,粘结层厚度宜控制在80~120μm。(3)防水粘结体系施工质量受温、湿度影响较大,施工温度宜为25℃,相对湿度不宜超过60%。  相似文献   
39.
为了给湿热地区隧道路面结构选型和养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对广东省83座隧道的工作环境、路面类型、路面横向力系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隧道路面抗滑性能衰减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相对沥青路面,隧道内水泥路面的横向力系数衰减更快;隧道越长、水泥路面抗滑性能衰减越快。隧道水泥路面抗滑性能衰减的原因主要与隧道内的特殊环境有关,同时与交通量、施工质量、原材料等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40.
为解决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中控制性指标不足的问题,达到提高级配碎石力学性能的目的,在传统的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方法基础上,引入主骨料空隙填充法(CAVF)理念,增加体积参数作为确定最佳级配的控制性指标。通过试验论证了CAVF法在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试验得到的体积指标可以量化表征级配碎石材料的结构形式,并且保证了结构的力学性能,使得级配碎石最佳级配的选定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