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22篇
综合类   29篇
综合运输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城市公交线路密集点是城市公交规划与优化中的重要节点.线路密集点公交站台的服务水平直接影响到城市公交整体服务表现.针对线路密集点的公交站台线路容量问题,本文以排队论为方法基础,引入公交达到率、服务台数、乘客平均上下车时间等为模型参数,构建线路密集点公交站台线路容量计算模型,并通过改变参数来进行公交站台的容量优化,为公交站台的线路数及泊位数设计提供理论方法依据.模型应用于西安市某公交站台,计算该站台线路容量并进行了优化分析.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地计算线路密集点公交站台线路容量并做出优化分析.  相似文献   
32.
为评价出租车管制对旅客出行等待时间、出行数量影响,从城市交通状况角度,以交通拥堵为研究背景,从经济学视角,考察了政府对出租车行业实行数量和价格管制所产生的效应.研究发现,城市交通状况不同,出租车管制效应不同,数量和价格管制政策制定需要结合城市交通状况整体考虑.  相似文献   
33.
为了评估汽车共乘方式在中国推进的可行性,从能耗和出行时间价值视角建立汽车共乘边界模型,探索影响共乘方式推进因素,以西安小汽车出行为例,验证汽车共乘边界模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结果显示,共乘方式油耗与增载旅客数呈强反相关关系,与旅客体重呈弱正相关关系,与旅客周转量增加率呈强正相关关系;西安市汽车共乘边界条件要满足增载旅客数大于1.37倍周转量增加率,旅客单位出行时间价值小于92.7元;按照10辆车增载1.37个乘客计,西安市一年可以节省燃油500万升,汽车共乘方式在西安具有很好的推进潜力.  相似文献   
34.
为了有效促进物质财富创造能力的持续提升和物质财富的合理分配,首先以人类无差别生命周期为基础,诠释物质财富持续创造能力养成的机理,并利用人力资本模型和生产函数分析交通资源配置对物质财富持续创造能力提升的关键作用。然后,采用世代交替模型(OLG)刻画人的生命周期的2个阶段,考虑物质财富代际之间的传递,对物质财富创造能力在整个生命周期的动态增长过程及其存在的因果关系进行描述。同时利用统计分布函数和基尼系数(Gini)的一般计算公式,理论分析了社会财富分布形态与社会人力资本积累的关系以及交通资源配置与社会财富分布形态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收集中国1998~2017年可获得的27个省份的交通基础设施配置水平、社会收入差异以及社会人力资本积累等关键影响因素的面板数据,通过实证分析验证理论部分的推论。研究结果表明:交通资源应当向具有资源禀赋但交通资源配置水平低的贫困地区、农村地区倾斜配置;研究成果对于在新时期通过交通资源配置的手段,促进社会的物质财富持续创造和合理分配,解决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5.
36.
公路投资对国民经济贡献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从研究乘数原理与投入产出原理对平衡经济的作用方式和作用结果入手,论证了这两个理论是从不同侧面对经济运动中同一个问题的揭示,因此在采用投入产出法计算出投资的影响后,再考虑乘数效应是不合适的。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交通运输业增加投资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是在乘数法的分析结果与投入产出法中不均衡投入的分析结果之间的一个范围,其实际影响接近于乘数法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37.
为解决道路货运业出现的供需结构性失衡矛盾,使货运企业走出发展困境,实现协调发展,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道路运输的需求。结合道路货运发展的历史阶段,明确了道路货运发展的历史轨迹和历史联系,进而分析了引起道路货运成本上升的因素和运输需求特征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道路货运企业要以服务对象的需求为中心,站在价值链上、下游企业的角度来开展经营活动,同时要在增强其组织化优势的基础上不断拓宽其业务范围,实现全能的运输服务,进而不断挖掘潜在的运输需求。  相似文献   
38.
交通基础设施作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在交通基础设施配置对于经济增长率、社会劳动生产率提升的分析上,而较少涉及交通基础设施配置对于收入差异的影响。利用1998—2015年全国27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按东部、中部和西部分组,对于不同类型的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总体Gini系数、城市Gini系数、农村Gini系数分别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东部地区,铁路和高速公路对于缓解东部地区整体、城镇的收入差异具有正向作用,二级公路对于改善东部农村地区收入差异具有正向作用;对于中部地区,高速公路对于缓解区域整体和城镇的收入差异具有正向作用,二级公路通过改善区域可达性,对于中部农村地区收入差异的缓解起到正向的作用;对于西部地区,铁路、公路、一级公路对于缓解区域整体和城镇的收入差异具有正向作用,而二级公路对于改善西部农村地区的收入差异具有正向作用。该研究结果对于政府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协调区域发展不均衡、城乡发展不均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9.
为衡量现状公路运输供给能力与运输需求的适应性,在指出用弹性系数法分析运输供给与国民经济适应性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应以运输需求实现程度和公路运输供给适度性作为衡量道路运输供给与运输需求适应程度的2个重要指标,对于优化运输供给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0.
突出强调出行本身具有的独立价值及其特性,创建出行剩余理论,以出行剩余价值最大化为准则揭示出行需求主体选择运输服务方式的机理.将出行价值特性总结为认知性、差异性、时效性,并将出行需求基于时效性分为3类,给出相应出行价值函数.将出行代价的特性总结为时效性、差异性、或然性,并建立出行全过程的成本函数.通过联立出行价值与出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