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14篇
综合类   6篇
水路运输   9篇
铁路运输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提高磁流变阻尼器(MRD)动力学精度,提出一种网络连接权值自适应调整的改进型RBF神经网络模型。利用与任一测试样本相邻的两个训练样本对应的实际连接权值,对测试样本连接权值进行线性插值,提出连接权值的自适应算法;搭建MRD动力试验平台,进行多频率、多振幅的动力性能试验,利用大量实测力学特性数据,建立RBF神经网络模型以及连接权值自适应调整的改进型RBF神经网络模型,分析比较RBF神经网络模型在改进前后的平均累计相对误差变化规律,并进行数值仿真计算和试验测试分析。研究表明,在正弦激励频率0.25 Hz~1.0 Hz、振幅5 mm~15 mm、电流0~1.25 A工况下,相比于传统RBF神经网络模型5%的最大误差均值,改进型RBF神经网络模型使建模误差均值多控制在0.45%~0.85%之间,有效改善MRD的动力学特性,建模精度较好满足工程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32.
针对杂散电流对地铁沿线埋地管道腐蚀区域严重程度的不确定问题,通过建立杂散电流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地铁上下行列车运行方式下杂散电流的分布规律,埋地管道上阴极和阳极区域的动态变化过程。在仅考虑阳极杂散电流影响下,通过对比不同模型,判断列车在运行过程中埋地管道受干扰的区域和干扰程度。结果表明:当两列车同时相向运行时,埋地管道上干扰程度较强区域主要分布在两侧,且腐蚀区域关于管道的中心位置对称;当上行列车比下行列车提前启动18,37 s和55 s时,埋地管道上干扰程度较强区域主要分布在管道右侧,其中,上行列车比下行列车提前启动55 s时,埋地管道上存在较大的干扰电流密度,高达18 A/m2。在地铁杂散电流的后期防护中,可以结合有限元模型对管道受干扰严重区域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33.
现有城市值机移动服务站点设施分布模型在优化中未考虑旅客到达服务站点的时间不确定性,其优化结果通常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导致无法对提前或延误到达的旅客进行服务。为解决时间不确定性对优化求解造成的不利影响,研究基于旅客准时性概率函数的动态设施分布模型。针对城市值机移动服务站点布局优化问题,构建完整的数学模型,并提出动态设施分布的优化评价指标。采用正态分布型旅客准时性概率函数,用以预估旅客实际到站时间与申报到站时间的差异。基于不同服务时段客源点的位置分布,采用涟漪扩散算法和遗传算法优化服务站点位置并计算所有旅客与站点间的最优路径。基于天津市路网和旅客分布的真实数据,对旅客准时到站和考虑旅客到站时间不确定2种场景进行仿真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旅客到站时间概率模型优化结果优于旅客准时到站模型,动态设施分布评价指标提升4.31%。其中,旅客到达站点的平均路径长度减少0.35%,旅客可接受距离总超出量减少6.26%,站点服务容量总超出量减少4.13%。旅客到站时间概率模型能够充分考虑到站时间不确定性,并基于旅客实际到站时间更好地优化设施布局。基于旅客准时性概率函数的城市值机移动服务站点动态分布模型具有可...  相似文献   
34.
还记得,第一次穿上海事制服的心情,喜悦、自豪,甚至带着一丝的激动。时光如梭,转眼间,我在芜湖海事局上班已有七个年头了。七年的基层工作和生活,让我渐渐的发现,在深蓝色的制服下,在金黄色的徽章中,还蕴藏着沉甸甸的责任,蕴藏着一个不变的承诺;七年的基层工作和生活,也让我看到海事人为了实现这个承诺,无怨无悔的走过每个春夏秋冬。那就是:让航行更安全、让长江更清洁、让航运更便捷。  相似文献   
35.
目前,桩承式加筋路堤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了更深入了解桩承式加筋路堤作用机理,将单桩等效处理范围简化为正方体,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有限差分模型,对路堤荷载下桩承式加筋路堤桩顶及桩间土压力与沉降进行分析,最后,分析了不同桩长对桩顶平面应力与变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
37.
研究目的:山区铁路隧道地质条件复杂,构造作用强烈,软弱围岩大变形灾害频发,经常会引起支护结构变形、开裂甚至坍塌等,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危险性评价并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综合分析大变形破坏特征及发生规律,构建完善的大变形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综合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基于功效系数法理论及计算规则,构建一种隧道大变形危险性评价模型,将其应用于成兰铁路杨家坪隧道大变形危险性评价。研究结论:(1)大变形与围岩洞壁最大主应力、岩石抗压强度、围岩强度应力比、岩石弹性模量、围岩级别、地质构造、地下水密切相关,评价指标总体反映了大变形发生所需的地应力环境、围岩性质和岩性条件;(2)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通过引入距离函数,综合主观赋权和客观赋权建立组合赋权规则,解决了单一客观或主观权重的差异性和片面性问题,使得大变形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更加符合实际、更具科学性;(3)本文模型评价结果的准确率达到90.9%,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可为预防隧道大变形灾害发生、降低施工损失及安全运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