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45篇
综合类   20篇
水路运输   11篇
铁路运输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探讨在施工企业中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数字化项目管理体系的必何必要性及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32.
随着人造革材料的性能、外观质量及制造水平日趋成熟,费者对汽车内饰的舒适性和环保性更加关注,新的人造革材料得已广泛应用到了整车内部装饰件中。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耐磨革的材料特性及工艺要求,通过对企业标准和行业内的材料应用及性能要求进行对比研究,对现有耐磨革及底基布进行一系列选型和工艺优化,最终达成了座椅面套的材料性能及功能设计要求,并可在合资品牌高端车型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3.
以具体事例阐述了在役舰船开展周期检测/校准的重要性,并提出以总体为龙头兼顾系统与接口及设备周期检测/校准,开展和实施在役舰船计量保证的建议,说明在役舰船计量保证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4.
采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加筋碎石桩群桩性能分析模型,通过模型试验从复合地基沉降和加筋体应变2方面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可靠性,计算分析不同因素对地基与桩顶沉降的影响。通过单桩与群桩沉降间的关系构建了考虑群桩效应的地基沉降比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竖向荷载作用下加筋碎石桩复合地基存在明显群桩效应,在加固区桩间距对群桩性能的影响显著,但对桩端土体影响不大;不同桩土模量比下中心桩桩顶沉降随荷载的变化趋势一致;同一上部荷载下加筋碎石桩能有效减少地基沉降,但当加筋体刚度大于500 kN/m时增加加筋体刚度不能有效减少加筋碎石桩复合地基沉降;桩间距与桩径比在2~4内变化时,群桩和单桩沉降比随着桩土模量比的增加呈抛物线形下降,群桩和单桩沉降比变化范围约在0.6~2.0,且桩间距与桩径比越小时群桩和单桩沉降比变化幅度越大;桩间距与桩径比在5~6内变化时,群桩和单桩沉降比几乎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35.
基于结构振型相关参数的损伤识别方法对振型的空间分辨率具有较高要求。为了改进计算机视觉技术在桥梁结构全场振型提取和损伤识别方面的不足,同时充分利用SHM系统各类传感器采集的丰富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和有限数量加速度传感器实测桥梁在移动荷载作用下响应的损伤识别方法。首先,通过理论推导研究了损伤前后任意边界条件单跨梁在移动集中力作用下的位移响应,并从理论角度分析了局部刚度损伤引发的结构位移响应和振型改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通过测量少量测点的计算机视觉位移和加速度响应,提取可表征结构真实状态的多阶高空间分辨率振型的方法,所得振型的空间分辨率取决于移动荷载速度和位移采样频率。根据所提取振型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多阶全场模态曲率面积差加权融合的结构损伤识别参数,该参数可以直接利用损伤前后该单元前后节点的模态转角求得。为了验证所提出的方法,开展了实验室简支梁模型在不同速度和大小的移动荷载作用下的多工况损伤识别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以通过计算机视觉和有限数量的加速度传感器实现模型梁全场振型提取,且该振型与测点加速度模态分析得出的结果相符,空间分辨率可达模型梁跨径的1/6 000~1...  相似文献   
36.
贵州坝陵河大桥为主跨1088 m的单跨简支钢桁加劲梁悬索桥,钢桁加劲梁的主横桁架与主桁架上弦杆之间采用焊接整体节点连接.为研究该焊接整体节点的疲劳性能,进行了足尺模型疲劳试验.根据该桥设计交通量,采用BS 5400规范中的标准疲劳车,按损伤等效原则,并考虑多车效应及缩尺比例,推算了试验疲劳荷载.试验结果表明,经过200万次的循环加载后,节点模型未出现任何疲劳裂纹,应力状态稳定,结构疲劳性能满足设计要求.该焊接整体节点形式对我国今后大跨钢桁梁桥类似节点的设计和研究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7.
道路交通事故预测是道路交通安全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针对BP神经网络在道路交通事故预测中精度不足及收敛速度慢的问题,引入量子神经网络并构建道路交通事故预测模型. 模型通过对道路交通事故时间序列进行相空间重构,有效扩充训练样本数量;且隐含层神经元采用态叠加的激励函数,对道路交通事故数据的特征空间进行多层梯级划分,以快速匹配输入数据与特征空间的对应关系,提高模型的收敛速度;在训练过程中动态调整量子间隔,以响应事故数据的强随机性. 实验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能够较好地适应道路交通事故数据的特性,且预测精度和收敛速度较改进BP神经网络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8.
针对抗剪连接件剪力分布的不均匀程度缺少理论分析的现状,利用弹性变形理论,推导了多排抗剪连接件在竖向荷栽作用下相对滑移和剪力分布的理论计算公式,并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钢板端部固定可以改善连接件的受力状态,且钢、混凝土受力分布也较为均匀;多排抗剪连接件刚度和间距越大剪力分布越不均匀.得到了竖向荷载作用下多...  相似文献   
39.
公路钢斜拉桥索梁锚固结构疲劳荷载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公路桥梁设计规范暂无疲劳荷载规定的情况,在国内一些城市和国道路段车辆荷载统计资料的基础上,参照苏通大桥工可交通量的预测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利用国外规范和疲劳累积损伤理论,对索梁锚固结构疲劳试验荷载的确定方法和原则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0.
砂土液化是桥梁结构严重破坏甚至倒塌的重要影响因素.该文总结了几次大地震中液化场地桥梁桩基础震害情况,简要评述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通过对比国内外桥梁抗震设计规范,认为我国规范基础抗震设计部分明显不足.结合国内地震液化灾害分布特点和桥梁建设实际情况,强调了深入开展液化场地桥梁桩基础抗震性能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