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4篇
公路运输   70篇
综合类   5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针对切削式路侧振动带、陶瓷道钉路侧振动带以及热熔型路侧振动带,通过实践应用和现场测试,分析了这3种类型振动带对不同车型的警示效果,提出了振动带主要设计要素变化对警示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切削式振动带对小轿车主要靠噪音警示,振动警示次之,对重型货车的警示效果一般;陶瓷道钉振动带对小轿车而言振动警示主导,噪音警示次之,对重型货车主要依靠振动警示;热熔型振动带对小轿车主要依靠噪音警示,振动警示一般,而对重型货车的警示效果均较弱,并给出了3种路侧振动带的建议尺寸。结合实践应用,对3种类型振动带的施工工艺、施工要点、施工成本以及适用场合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2.
针对目前重庆市国省道干线公路超载超限运输情况较为严重这一事实,笔者在深刻分析超载超限运输现状,本质及超载超限运输产生原因的基础上,结合重庆市超限运输管理的实际,提出超载超限运输管理对策,供制定超限管理政策及实施超限管理时参考。  相似文献   
93.
热反射沥青路面被尘土污染后会造成降温性能的大幅下降,应用光学原理分析得出,热反射沥青路面降温性能的下降原因有:1)尘土对光线的吸收率高于热反射沥青路面;2)热反射沥青路面被尘土污染后表面粗糙度增大,表面粗糙度增大造成光线在表面反射次数增加,两者都会使热反射沥青路面表面吸收热量增多,降温性能下降。同时提出了热反射沥青路面在应用过程中针对尘土污染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4.
高速公路雾区路段常伴随雨、冰、雪等复杂气候,综合考虑雾与雨、雪、冰等复杂因素耦合对高速公路事故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引入“场”理论,构建高速公路雾区风险场模型,并基于模型对雾区多气候耦合路段的参数指标和道路风险进行分级研究. 首先,截取典型雾区路段进行栅格化分析,构建高速公路雾区风险场;然后引入PRA方法进行雾区风险场链式风险叠加分析,构建雾区风险场数值模型;最后以G5高速雅安至石棉段作为分析实例对模型进行验证,基于场理论给出了与当前国内气象预警分级相匹配的高速公路雾区耦合段风险分级指标,并将雾区路段的风险分级为四级,其中行车风险等级最高的为第1级.研究结果表明:场理论适用于多气候耦合的高速公路雾区段风险分析;高速公路雾区风险场是一种数量场和不稳定场,其不稳定性主要表现为雾区路段各气候参数的时变性;风险分级结果综合考虑了道路线形和环境特征以及基于时间变化的道路气候耦合特征,风险分级指标更符合基于时间动态变化的道路交通风险特性.   相似文献   
95.
岩爆发生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应力条件、岩体结构及其性能、地质构造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开挖施工因素等方面着手。对岩爆发生条件作了较为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96.
重庆市国省干线公路灾害调查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重庆市国省干线公路历史灾害进行了全面调查的基础上,从自然气候、工程地质、灾害类别、灾害分布、灾害特征等方面对重庆市干线公路的灾害特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7.
为揭示团雾环境多车追尾事故致危机理,有必要分析驾驶人进入团雾路段瞬间的驾驶行为特征。通过聚类分析得出:团雾雾段长度、雾发时段和雾发频次等具有突变特征,因此对高速公路团雾环境驾驶行为进行瞬态分析应充分考虑其突变性。以能见度区间为(0,1 500m]、雾段长度小于4km的路段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能见度、视觉区域和行车速度的驾驶行为突变瞬态模型,对车辆驶入团雾路段后的行驶速度、注视区域等指标进行瞬态分析;对比分析在相同能见度的团雾路段,两侧有诱导雾灯和无诱导雾灯2种情况下的驾驶行为。结果表明:车辆从无雾路段驶入到驶离团雾路段过程中,其驾驶行为可大致细分为察觉、确认、紧急制动、加速制动、缓制动、速度保持、微加速、快加速8个阶段;上述各阶段因加速度的变化导致了团雾路段车速离散值增加;与无诱导雾灯路段相比,有诱导雾灯的团雾路段因雾灯补偿了部分因团雾导致的视觉缺失信息,驾驶人的视觉区域直径和视距变大、减速幅度变缓,有助于降低团雾路段车速扰动和突变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升车辆通过团雾路段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8.
从新的角度分析了割缝和温度变化对水泥砼路面的影响 ,指出面层和基层的相互作用会导致 3种基本破坏形式 ,3种基本破坏形式的出现将引起路面结构的进一步破坏 .设置隔离层和结合层的路面结构将避免 3种基本破坏形式的发生 ,显著减少路面破坏的发生 .  相似文献   
99.
采用常规指标试验和不同温度下的高温动态剪切(DSR)试验,分析了硅藻土掺量对改性沥青高温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加入硅藻土后沥青胶浆的高温抗车辙能力明显提高,温度敏感性显著降低;随着硅藻土掺量增长,高温性能先提高后降低,合理掺量为11%-13%;常规指标不适合用于评价硅藻土改性沥青高温性能。  相似文献   
100.
针对重庆人和立交指路标志设置不合理问题,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指出了人和立交指路标志存在的主要问题:标志设计对象不明确、出口标志信息量过载、设置位置缺乏提前诱导、版面英文翻译过于教条、商业广告信息过于集中等五个方面,通过借鉴北京和美国指路标志的设计与使用特点,提出了重庆人和立交指路标志的整改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