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4篇
综合类   6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12.
针对装有被动横向稳定杆的车辆在高速大转角转向时容易发生侧翻及在直线行驶时乘坐舒适性变差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开关式主动横向稳定杆装置。基于整车6自由度模型设计了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器对车辆转向时的侧倾进行控制;直线行驶时,主动横向稳定杆处于"OFF"状态,降低悬架刚度,提高车辆舒适性。采用时域与频域仿真验证了该装置的有效性,并通过台架试验对基于粒子群优化的线性二次型最优侧倾控制策略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3.
针对电动液压助力转向试验台架的功能要求,利用LabVIEW软件与通用数据采集卡设计了台架测控系统。该系统综合运用数据采集卡及串口数据通信功能,在对方向盘转角、转矩及液压缸压力数据采集的基础上,通过与电动液压泵控制器的数据通信实现了对电动液压泵转速、电流数据的接收及电机目标控制转速命令的发送,较好地模拟了电动液压变助力转向系统的工况。试验运行表明:系统能有效控制电动液压泵的运行及实现试验数据的采集,各项功能正常运行,达到了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14.
液压传动柔性特征适用于起步工况,机液传动高效无级调速特征适用于作业工况,机械传动高效变速特征适用于转场工况。分析集液压传动、机液传动和机械传动为一体的多模式机液复合传动装置的设计思路在汽车工程上具有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研究了机液复合传动的功率流传递机理,分析了换挡机构处于功率分流机构、复合传动机构、功率汇流机构和后置换挡机构一处或多处时,分段式机液传动装置各自的性能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功率分流传动方式多适用于中小功率车辆,且马达转矩与传动装置输出转矩比值保持不变;功率汇流传动方式多适用于大功率车辆,使小功率液压件传递大功率成为可能,并能够在输出端起到减速增矩的效果;功率分流和功率汇流互换的传动方式可通过控制行星齿轮双接口及后置换挡机构,保证机液复合传动在不同速度分段中的高效运行;当换挡机构在行星齿轮之间时,可在2个不同区段改变行星齿轮机构的特性参数,使得在整个工作区范围内保持合理的功率配额;当采用多段式行星齿轮功率汇流传动方式时,后置换挡机构扩大了传动装置转速和转矩的覆盖范围。根据上述5类机液传动设计思路,提出对应的多模式机液复合传动装置设计方案。以一款用于扫地车的机液复合传动装置为研究对象,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确定相关参数,绘制调速曲线和效率特性曲线,并对其挡位切换优化问题做了简要介绍。该方案充分利用液压传动的无级调速性能和机械传动的高效变速性能,较好地满足了车辆起步、作业和转场工况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轻型汽车离合器工作载荷统计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汽车使用中离合器的工作转矩,工作转速、离合器接合时主动部分与从动部分的转速差,离合器接合过程中的滑磨时间及离合器使用频次,试验数据表明汽车离合器的工作转矩分布图呈现两个峰值,可以用一个威布尔分布和一个正态分布的混合分布来描述,运用优化技术估计了混合分布的参数,建立了各外工作载荷的统计模型,估计了各个模型的参数,研究得到的离合器工作载荷的统计模型可应用于汽车传动系零部件可靠性设计,试验。  相似文献   
16.
朱茂桃  夏长高  高翔 《汽车工程》2001,23(2):139-142,120
通过对几种典型的汽车离合器膜片弹簧的疲劳试验及分析,从力学方面分析了以下三个问题:(1)膜片弹簧疲劳断裂时,裂纹沿碟形部分窗孔径向发展的原因;(2)为什么导致膜片弹簧疲劳断裂的根源是Ⅱ点附近的疲劳源;(3)膜片弹簧上表面为什么也会出现多个裂纹源,且裂纹扩展到一定深度后停止发展。并用试验证明了离合器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膜片弹簧子午截面上Ⅲ点附近不可能产生疲劳断裂的裂纹源。从而提出,在膜片弹簧设计时应以Ⅱ点应力来建立疲劳强度条件。  相似文献   
17.
汽车高速行驶操纵性柔性多体动力学预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评价、鉴定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高速行驶时的操纵性,运用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基于ADAMS软件平台的整车刚柔耦合多体系统操纵动力学仿真分析模型.对模型中柔性体,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进行模态分析,利用ADAMS/Flex模块,将模态变形融入柔性多体系统的运动学、动力学仿真中.通过“转向盘中间位置的仿真“,得到了转向盘力输入的主要评价指标值,仿真计算与实测结果最大误差在10%以内.因此,在汽车设计阶段,可以利用柔性多体模型较准确地预测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高速行驶时的操纵性,并可替代实车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丁华  王岱斐  夏长高 《汽车工程》2007,29(7):558-561,565
以刚体空间运动学为基础,讨论了作为关节链结构的人体模型及其在空间的位置和方位的数学表示方法,研究了物体在空间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探讨了人体模型的正向和逆向运动学控制方法,提出了运用正向和逆向运动控制法联合控制人体数字模型的控制策略,构建了舒适性的模糊评价规则,并用于人体模型姿势的舒适性评价。  相似文献   
19.
针对机械自动变速汽车自动离合器的非线性、易受外部干扰和参数不确定性等特点,采用基于新型指数趋近规律的变结构控制实现自动离合器的有效控制。建立了自动离合器执行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仿真。结果表明,与常规PID控制相比,这种新型指数趋近规律的变结构控制具有更好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20.
运用实车试验得到了汽车转向系统的助力特性曲线图和汽车在非转向情况下助力电机的怠速功率。在AMEsim的平台上建立了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EHPS),根据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车辆在转向情况下,转向阀的功率损失是最大的;在非转向情况下,转向电机的怠速功率损失是主要的。最后通过改变转向阀的主要结构参数,说明其对功率损失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