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27篇
综合类   4篇
水路运输   3篇
铁路运输   1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本文在整理出保险公司出险数据和车型安全性能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从安全装置、车速及车型国别等3个方面(共12项具体评价指标)对汽车产品安全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2.
基于小波分析原理,对某隧道地表监测数据进行快速去噪、提取变形特征、分离不同变形频率、估计其观测精度等处理分析,使监测结果的误差控制在±1mm以内,并得出隧道施工对地表变形的影响规律,为隧道的安全施工和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3.
在AC、SMA、OGFC 3种级配形式的沥青混合料中分别掺加国产聚酯纤维、聚丙烯腈纤维和木质素纤维,测定纤维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包括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性、渗水性和抗滑性能,分析了纤维增强沥青混合料强度形成机理.与无纤维沥青混合料试验结果进行对比,3种纤维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聚酯纤维与聚丙烯腈纤维的综合改善性能优于木质素纤维.通过车辙试验,确定了聚酯纤维满足不同交通量下的设计用量.技术经济分析表明,纤维沥青混合料经济效益明显,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4.
疲劳当量温度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现行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以15℃作为测定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的试验温度,忽略了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温度差异。根据路面弹性力学层状理论,对控制应力与应变2种疲劳加载模式进行分析,讨论了适用于路面实际疲劳状况的加载模式。分析了影响沥青路面疲劳寿命的因素,并采用SHELL方法,根据Miner法则计算疲劳当量温度,提出了日疲劳当量温度的计算公式,计算了我国8地区的年疲劳当量温度,讨论了不同地区疲劳当量温度的取值范围和取值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控制应变模式较适用于我国路面实际情况,不同地区路面疲劳试验温度与气温和沥青层厚度之间存在e指数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35.
李帅  杨帅  王翔  孟岩 《水运工程》2022,(11):80-85
在老旧码头结构维修加固中加固方法的选择对于加固效果、施工难度、经济成本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研究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方法与增大截面加固方法的特点,比较两种加固方法的可行性与加固效果,进行室内梁体抗弯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法相对于其他方式的加固效果更好;预应力的提升对于提升构件的承载能力也有一定的帮助;设置初载对于构件的开裂荷载也有一定的提升。  相似文献   
36.
液力自动变速器作为传统的自动变速器,存在着燃油经济性差、结构复杂的缺点,随着CVT和AMT技术的成熟和制造成本的下降,AT有被CVT和AMT逐步取代的可能性.现阶段,液力自动变速器在技术成熟性和制造成本上还具有很大优势,短期内其乘用车自动变速器的主流地位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