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4篇
  免费   23篇
公路运输   257篇
综合类   135篇
水路运输   140篇
铁路运输   107篇
综合运输   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21.
文章应用最大熵概率密度估计方法对某型船舶轴系支点轴承润滑油光谱数据进行分析,基于浓度模型和浓度梯度模型求解铁元素概率密度函数,确定相应的正常、警告和危险状态界限值,指导设备的运行和维护。  相似文献   
522.
为响应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西南片区城市以城建项目为主抓手,深入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切实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由此产生了城市道路规划修编与城市战略发展步伐不协调的问题.以贵阳市花冠路南段道路工程为实例,通过对项目建设条件和不同方案的分析对比,探讨了山区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同步条件下的道路设计...  相似文献   
523.
结合郑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会展中心站~黄河东路站盾构区间通过人行天桥实例,阐述中原地区黄河泥沙於沉地层中盾构机穿越人行天桥建筑物一级风险源多层次、立体式施工措施。盾构机正穿人行天桥时采用的掘进参数控制、桥梁加固、隧道二次补浆及地面注浆的方法,使得人行天桥沉降得到很好的控制,可为以后类似施工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24.
轨道吊(RMG)实现全自动化是基于网络通讯技术、场地定位系统以及先进的监控技术。介绍了全自动轨道吊的原理和各个系统组成,并提出建议,以提高轨道吊全自动作业的效率。  相似文献   
525.
为了掌握天津港软粘土的蠕变特性,为码头设计和岸坡变形整治工作提供技术参考,对天津港典型的淤泥质粘土和粉质粘土进行蠕变试验研究,通过现场采样及室内试验,得出了基于Singh-Mitchell模型的淤泥质粘土和粉质粘土蠕变参数,由此确定的蠕变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测量值吻合较好,可以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相似文献   
526.
中洞法是地铁车站施工中常用的施工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开挖期间围岩的稳定性.拟建车站旁侧既有建筑可引起车站开挖导致的原场地应力不均衡,对支护结构内力形成不良影响.文章通过对某旁侧有建筑物的拟建车站中洞法施工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既有建筑对车站支护结构受力的影响,以及车站支护结构的内力特点与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既有建筑会引起车站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的受力偏转,进而引起局部不均匀沉降.  相似文献   
527.
相控阵雷达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介绍了相控阵雷达的发展概况、工作原理与特点,分析和研究了当今主要相控阵技术,叙述了其主要应用领域,最后结合雷达和半导体技术对相控阵雷达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28.
采用梁格法建立了双主梁有限元模型,以联合静动力法实测结果构造了多目标优化函数,采用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对运营多年的某混凝土斜拉桥进行了模型修正。基于此,对该桥梁进行了换索的敏感性分析,并通过对多种换索方案进行比较,确立了最优的换索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模型修正后的静力位移和自振频率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能更好地反映出结构实际工作状态;对平行钢丝斜拉索斜拉桥,混凝土主梁下缘拉应力超限是首要考虑的问题,换索存在较大风险,换索前需采用必要的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529.
为了更加精确监测开口与闭口高强预应力混凝土(PHC)管桩的沉桩过程,研究压桩力、桩身轴力、桩端阻力以及桩侧摩阻力随贯入深度的变化规律。在桩身布置低温敏光纤光栅(FBG)传感器,并在桩端安装土压力传感器,对2根闭口(P1桩,P2桩)和1根开口(P3桩)足尺PHC管桩进行现场贯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桩身贯入深度的增大,压桩力基本呈增大趋势,且P3的压桩力小于P1,P2,约为P1,P2的33.9%~79.7%;桩身轴力随贯入深度增大而逐渐减小,P3的桩身轴力小于P1,P2,压桩结束后约为P1,P2的59.16%~67.75%;桩端阻力与土层分布及土层的特性密切相关,土层越硬桩端阻力越大,且土层的变化对P1,P2的影响较大;随着贯入深度的增大,桩侧摩阻力的退化现象较明显。试验结果对道路工程中PHC管桩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30.
监控量测在浅埋大跨双连拱隧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方明  刘国文  暴春亮 《中外公路》2007,27(4):165-168
以河南槐树坪浅埋大跨双连拱隧道施工监测为例,通过对监测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并反馈于施工中。根据反馈信息调整施工支护参数,判断施工中支护情况以及设计的合理性,为其他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