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59篇 |
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229篇 |
综合类 | 154篇 |
水路运输 | 129篇 |
铁路运输 | 133篇 |
综合运输 | 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26篇 |
2020年 | 25篇 |
2019年 | 22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29篇 |
2013年 | 28篇 |
2012年 | 18篇 |
2011年 | 25篇 |
2010年 | 22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21篇 |
2007年 | 37篇 |
2006年 | 25篇 |
2005年 | 27篇 |
2004年 | 23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29篇 |
2000年 | 26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352.
353.
为了对比分析基质沥青、SBS改性沥青、橡胶改性沥青的自愈合性能,并研究沥青种类、愈合环境、破坏程度对混合料疲劳-自愈合进程的影响。通过DSR(动态剪切流变仪)的Time-Sweep(时间扫描)模式测试了沥青复数剪切模量随加载次数的变化,采用愈合指数HI评价沥青的自愈合能力;利用DSC(差示扫描量热仪)测试沥青相态转变过程中的焓变;基于四点弯曲疲劳试验测试了混合料劲度模量随加载次数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从流变性角度分析,橡胶改性沥青的自愈合性能最好,SBS改性沥青次之,基质沥青最差,随着损伤度的增大,以上3种沥青的自愈合指数呈下降趋势;从分子扩散角度考虑,基质沥青的自愈合能力最小,基质沥青愈合裂缝的能力优于SBS改性沥青及橡胶改性沥青。沥青类型及愈合环境对混合料的愈合进程具有重要影响,提高愈合环境的温度可以加速混合料的愈合,破坏程度的增加对混合料的自愈合具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54.
355.
针对目前桥梁中应用整体式、半整体式桥台无缝桥梁,弹塑体(沥青碎石)伸缩缝暗埋式无缝桥梁、全桥桥面连续无缝桥梁无缝技术就其原理、适用范围、施工工艺等问题进行详细的阐述,并重点阐述了全桥桥面连续结构桥梁的适用性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56.
为了研究不同因素对路面车辙深度的影响程度,采用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法测试不同荷载、温度、速度条件下的车辙深度,分别以极差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其结论一致表明各因素对车辙深度的影响程度排序为:荷载>速度>温度。建立沥青路面车辙深度 GM(1,1)灰预测模型,进行预测值与实测值的误差分析,表明利用灰理论建立的 GM(1,1)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能够对不同使用时间的路面车辙深度进行预测,为路面行车管理和养护维修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57.
针对现行规范未系统性研究厚抛石基床重力式码头设计技术标准的问题,进行厚抛石基床重力式码头受力状态、设计方法和理论的研究。结合典型的厚抛石基床重力式码头工程实例,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设计计算方法分析等方法,揭示厚抛石基床应力分布规律,提出厚抛石基床应力的改进算法、基槽开挖底宽和基槽抛石体断面的上限和下限取值以及厚抛石基床判别标准。结果表明:基床应力并不是从前趾向前按照1:1.5扩散线传递,随着深度加深,应力分布呈现前大后小、前后相近、前小后大的变化趋势;基床应力改进方法较规范计算方法大有改善;明确了厚抛石基床的判别标准。研究结论丰富了厚抛石基床重力式码头设计理论,可为同类型工程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358.
基于欧洲黑山南北高速公路项目隧道消防栓系统的施工建设,针对路面下隧道消防栓系统的施工流程进行详细介绍。欧洲地区路面下消火栓网络系统普遍采用铸铁的消防管道,基于当地欧洲标准及主设计要求,施工流程主要分为:管沟定位、管道开挖、垫层铺设、管道安装、管道测量、压力测试、最终回填等7个流程。 相似文献
359.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受多层面因素交互作用而反映出异质性,为实现站点精细化分类,本文统筹考虑地铁刷卡数据、兴趣点数据和地铁网络数据,提取客流、土地利用和网络性质等特征,其中,客流层面考虑工作日、周末和节假日等不同日期类型下客流状态,土地利用层面考虑站点辐射区用地强度和均衡性,网络层面考虑节点自身特性和影响能力。构建基于主成分分析与K-means++算法的聚类模型,综合聚类评价指标确定簇数,辨析不同类型站点多维度特性,结合站区土地利用和站点网络特征探讨对出行活动的影响,并设计簇内联合预测和整体联合预测策略,采用3种多元时序预测方法探究站点聚类对预测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全部客流特征时,划分为10簇,考虑工作日进站客流特征时,划分为5簇,充分挖掘客流时变特征能够获得更加精细化的聚类结果;各簇站点客流分布特征与其土地利用及网络特征间存在一定的反馈关系;相比于整体联合预测,通过聚类联合相关性强的站点进行预测,以间接捕获空间相关性的方式能有效提升预测性能,各模型均方根误差平均降低9.04%,平均绝对误差平均降低4.94%。研究结果为站点精细化管理和站区设施建设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