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水路运输   2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铜锰型CO常温消除催化剂水汽中毒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一种典型的铜锰型催化剂--德国德尔格催化剂通水蒸气条件下失活规律的研究,以及XRD,XPS,TG-DTA,TEM等物理手段对催化剂失活前后结构特点的表征,我们发现,催化剂失活前后,其体相结构和微观形貌没有明显的改变,但失活催化剂表面上出现了明显的碳酸盐组分。作者认为,锰离子具有较多的d空轨道,在有水蒸气存在的条件下,可能成为水分子的强吸附中心。滞留于催化剂表面的水分子与CO2反应生成碳酸根,掩盖了活性位,导致催化剂失活。  相似文献   
22.
在涵洞设计过程中,高填土与软土地基涵洞设计是重点,也是难点。关于高填土和软土地基中的涵洞设计问题为提升涵洞设计质量与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此,总结涵洞设计基础方法,结合实际案例,对高填土和软土地基中的涵洞设计原则进行分析,并通过计算分析高填方涵洞的压力,指出涵洞设计减荷办法,并对软土地区涵洞设计基础形式与地基承载力提升手段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同类型工程建设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3.
利用CO2加氢合成甲酸,不仅能够减缓“温室效应”,保护环境,而且可以实现废气综合利用,解决资源紧缺的问题:综述了CO2合成甲酸的方法,包括催化加氢法、光催化法、电化学法及其它方法,阐述了其研究现状、催化剂体系和装置等方面的情况,展望了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4.
新型霍加拉特催化剂催化燃烧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用CO、H2、苯、正庚烷作为单一代表物实验,选用苯-正庚烷作为联合代表物实验,考察了氟利昂(R12、R22、R134a)在两种催化剂上的分解情况。实验结果表明:1号和2号催化剂随着温度的升高,催化活性逐渐升高,且在260qC〉7,下都能够有效消除各种有害气体;1号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抗湿性能优于2号催化剂;苯对正庚烷的消除起促进作用,而正庚烷抑制苯的消除;在315℃,R12、R22、R134a在1号催化剂上的分解率高于2号催化剂;在260℃时,R12在1号和2号催化剂上的分解率分别降到了18.7%和1%,R134a的分解率降到了2%,而R22分解率降低较少。  相似文献   
25.
以AsH3为毒物,H2-O2反应为模型反应,用流动法对Pt-Pd/-A l2O3催化剂活性进行评价。用X-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分析(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对新鲜催化剂及不同失活程度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分析认为,AsH3引起Pt-Pd/-A l2O3催化剂失活是由于毒物AsH3发生氧化反应形成的As2O3覆盖了活性位以及非活性稳定物质在催化剂表面的形成,改变了催化剂表面组成及活性组分电子结构,导致催化剂完全失活。  相似文献   
26.
采用疏水性聚丙烯中空纤维膜组件为吸收装置,分别以一乙醇胺(MEA)和甘氨酸钾(PG)为吸收液对低浓度CO2(≤0.5%)进行吸收,考察了吸收液浓度、吸收液流量、吸收液碳化度、气体流量、进气CO2含量、气液流动方式等因素对CO2吸收效率η和总体积传质系数KGa的影响,同时对2种不同结构的中空纤维膜接触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MEA和PG均可作为低浓度CO2吸收的吸收剂,但在相同操作条件下,MEA的吸收效果优于PG;吸收过程主要受气相阻力控制,气液采取逆流或并流的流动方式对吸收效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7.
CO_2清除新技术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2清除是人居密闭环境大气生命维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上多以填料吸收塔为吸收装置清除,此法易产生液泛、沟流、雾沫夹带等现象,从而大大降低气液传质速率,因此开发新型CO2清除技术具有重要意义。超重力技术、膜吸收法、分子筛型固态胺法、微藻法和离子液体法成为近年来CO2清除技术的研究热点,本文分别介绍了这几种技术,并对每种技术特点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28.
铜锰型CO常温消除催化剂水汽中毒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通过对一种典型的铜锰型催化剂———德国德尔格催化剂通水蒸气条件下失活规律的研究,以及XRD,XPS,TG-DTA,TEM等物理手段对催化剂失活前后结构特点的表征,我们发现,催化剂失活前后,其体相结构和微观形貌没有明显的改变,但失活催化剂表面上出现了明显的碳酸盐组分。作者认为,锰离子具有较多的d空轨道,在有水蒸气存在的条件下,可能成为水分子的强吸附中心。滞留于催化剂表面的水分子与CO2反应生成碳酸根,掩盖了活性位,导致催化剂失活。  相似文献   
29.
常温(低温)CO氧化反应纳米金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米金催化剂对CO低温氧化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而且抗水性、稳定性都优于其他催化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在实验研究中发现,金催化剂的活性随制备方法、预处理条件、载体、金颗粒大小等的不同会出现较大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由于人们对这种新型催化剂的活性位数目、性质还不能实现有效控制。本文在简要回顾多种因素影响金催化剂活性的实验事实的基础上,综述了对活性本质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期为高活性、高稳定性的金催化剂的制备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0.
基于图像的建模和绘制方法与基于传统的几何绘制方法相比有很多优点,但是在场景几何参数未知的情况下,要实现单幅图片和图像序列的漫游,难度很大.论文对虚拟场景重建的目的和重要性以及佃技术的原理作了介绍.在佃技术的基础上,利用IDL语言根据透视投影关系和运动路径,为场景加入了一个近似的三维信息,并将前后图像的模型根据它们的位置关系串连起来实现了一种未知运动路径情况下的虚拟场景重建和漫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