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篇
  免费   15篇
公路运输   129篇
综合类   42篇
水路运输   65篇
铁路运输   61篇
综合运输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左兰金 《铁道车辆》2008,46(1):43-44
钩尾框尾部弯角裂纹是车钩缓冲装置的惯性质量问题,且近年来出现了增多的趋势.通过对近2年来钩尾框在厂修过程中的质量情况进行调查,发现除了因超过寿命期报废以外,钩尾框报废的原因基本为钩尾框尾部弯角裂纹.  相似文献   
72.
广州市轨道交通7号线二期工程在大沙东站—姬堂站区间过广九铁路段、加庄站—科丰路站区间过广深高速段成功应用了定向连续取芯钻探勘察。过广九铁路段完成连续取芯696.42 m,过广深高速段完成连续取芯399.98 m。钻探范围地层较为复杂,钻探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地面冒浆、孔内漏浆、塌孔、钻探遇阻等技术难点。针对钻探难点,采用优化泥浆配置、水泥固井、优化钻进压力、双层管跟管钻进、护壁泥浆配合注、压水泥浆固井、冲击钻进等措施。积累了针对定向连续取芯钻探遇浅部软弱地层、断裂和孤石的钻探技术及泥浆配比经验。  相似文献   
73.
挖方施工使处于应力平衡状态的土(岩)体发生变化,影响开挖形成的土(岩)体路堑的稳定性,特别是顺层岩质路堑边坡的稳定性。针对某铁路顺层岩质路堑边坡工点的各种风险因素,首先采用专家调查法及层次分析法对风险因素进行风险评估与排序,其次通过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该工点进行整体风险评价,最后结合风险评价准则,提出合理的风险防范对策并再次评估。通过风险防范后,由中等风险降为较低风险,保证了边坡稳定安全。  相似文献   
74.
结合昭华大桥施工,对内河深水裸岩地质嵌岩钢管桩快速施工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研发了“大型平板驳+液压支腿+锚缆系统”施工平台,确保了平台的快速移动及稳定性;设计了钢护筒快速精准定位限位系统,实现了护筒限位装置的快速滑移和精准定位;创新应用旋挖钻代替冲击钻进行水上成孔,形成了内河深水裸岩地质嵌岩钢管桩快速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75.
SX2190重型汽车电气系统为24V单线制、负极搭铁,电气元件采用德国波许(Bosch)公司的产品。为提高SX2190型汽车的越野性和通过性,该车装有分动箱差速锁、桥间差  相似文献   
76.
王勋  李晋  左砷  崔新壮 《中外公路》2021,41(5):39-42
为研究在鲁中地区坡积湿陷性黄土地基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依托济南绕城高速公路二环线东环段路基施工开展了现场强夯试验,得出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夯沉量、沿深度方向的超孔隙水压力、孔压增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 表明:单次强夯沉降量随夯击次数增长而减小,最终第8击减小到零;孔压在夯击结束后开始消散,消散速率随时间增加而递减直至最小,不同埋置深度的孔压变化规律基本相同,这为确定实际的第1遍点夯与第2遍点夯的时间间隔提供了重要依据;在相应的夯击能级下有相对应的有效加固深度,该次夯击的有效加固深度为3 m.  相似文献   
77.
左五洲  张韵 《专用汽车》2012,(10):58-61
本文所有数据依据工信部公告信息和合格证上传信息库进行采集和整理分析,因企业上报信息不准确、部分产品不上牌及其它技术原因,本文数据小于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78.
79.
80.
左志刚 《港工技术》2010,47(6):21-23
不分散混凝土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混凝土的抗分散性和流动性,由于水下混凝土一般不允许振捣,因此,在水下不分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必须更多地考虑其流动性和抗分散性。以曹妃甸港区原油码头靠船墩和系缆墩的水下封底混凝土为例,介绍水下不分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