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24篇
综合类   22篇
水路运输   17篇
铁路运输   6篇
综合运输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高速公路路面径流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综述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高速公路路面径流水量和水质特征,重点研究了高速公路路面径流中悬浮固体、有机物质、营养物质、重金属的变化特征,并探讨了高速公路路面径流水质的初期效应、径流污染物的来源和影响因素,为高速公路路面径流污染的控制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2.
为明确水下排气噪声发生的空间位置,掌握流动形态对排气噪声的影响特征,在水池中通过水下摄像和噪声监测方法研究了瞬态水下排气过程。结果表明:40 mm管口水下稳定排气产生的气泡直径约3~21 mm,气泡群上浮平均速度为0.31 m/s;水下排气噪声主要发生在排气管口附近,在气泡形成过程中产生,单极子辐射占主导地位,是水下排气的主要噪声源;气泡上浮时的噪声总级远低于管口气泡形成噪声,与背景噪声接近,是水下排气中可以忽略的噪声源,其频谱特征中主要是气泡固有频率,峰值频率约800 Hz;气泡在水面破碎时产生的噪声比排气出口噪声略低,是水下排气的次要噪声源,偶极子噪声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33.
介绍了新研制的一种新型换热元件 - 针翅管的结构及其强化传热原理.通过优化设计、试验数据分析和实船使用,说明了针翅管换热强化传热效果显著,它在船舶上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4.
高效钢板表面感应加热器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钢板感应加热成型的加工效率,对感应器的形状参数开展了研究,提出了几种新型感应器.同时采用数值实验的方法,对其加工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并对不同感应器的加工效率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新型感应器在加工效率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5.
一、自动空调的故障诊断方法 (一)自动空调与手动空调的工作原理区别.自动空调和手动空调的基础配置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控制方式和压缩机类型.在控制方式上,手动空调是属于机械调温,凭感觉去调节温度,因此调节不够精确.自动空调属于电控自动调节,控制系统由传感器、执行元件和控制器组成.控制器利用传感器对汽车发动机的运行状况、车内、车外的气候条件、空调的送风模式等多种参数进行实时监测,运行内部程序对实时参数、设定参数进行运算判断,然后发送相应的控制信号给鼓风机、压缩机电磁离合器等执行器,实现对车内环境温度的实时调节.  相似文献   
36.
农村公路水泥路面由于其施工水平相对落后,部分路面结构承载力较差,需对原有结构进行一定程度的补强。而以往加铺下面层结构通常选用70号道路石油沥青AC-20C混合料。现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且综合考虑其结构补强和抵抗反射裂缝的能力,将半柔性材料泡沫沥青厂拌冷再生混合料应用于加铺下面层结构中,对其配合比设计、材料性能进行试验分析,并进行试验路的铺筑及使用性能观测,最后对其技术经济性进行评价,以利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7.
张雪 《商用汽车》2013,(23):30-32
技术引进和吸收是中国客车进步的催化剂,由于引进和吸收而导致的技术进步和产品进步是中国客车发展和进步的基础,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中国客车的影响力和被关注度得到了全面提高。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是推动客车技术与产品升级的2大引擎。分析客车技术的发展轨迹,我们认为,客车行业发展的基础是自主创新,而获得加速度的动力则来自于技术引进。中国的汽车工业落后于欧、  相似文献   
38.
张雪 《北方交通》2008,(2):124-125
桥面铺装层的使用年限很大程度影响着公路桥梁的使用年限.在铺装层的设计上提高其抵御荷载的能力并延长桥面铺装层的使用寿命对公路桥梁的使用状况均有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39.
分段下胎封固是分段建造过程中的一个工艺环节,它关系到分段后续装配过程的精度控制。文章在船体分段下胎封固的一般工艺原则指导下,对分段下胎封固的支撑点设计进行了研究,通过计算分段在下胎封固之后的变形,以结构变形量最小为优化目标,采用随机行走法对封固方案进行了优化。以某一双层底分段为例,对优化之后的分段变形量进行了分析,结果符合预期,表明该优化算法可以用于分段的下胎封固支撑点优化设计。同时,文章利用MATLAB开发了针对下胎封固工艺方案设计的可视化界面。  相似文献   
40.
针对船体曲面板的感应加热成形过程,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建立钢板静止式高频感应加热的二维数值模型.通过数值分析,研究钢板加热和水冷过程中温度场的分布规律和变形情况.结果表明:钢板温度场和板面局部收缩量的模拟结果与实验测量值一致;加热开始后,钢板加热线上的温度很快达到居里点,然后保持稳定;在变化趋势上,上下板面的温差曲线和加热线上的垂向挠度变化曲线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