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9篇
综合类   14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在设计的暗室中测得42名被试人在不同明暗转换次数下的暗反应时间,研究了明暗转换次数、隧道类型与连接段类型影响下的驾驶人暗反应时间变化;利用重复测量的一般线性与线性混合模型,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下的驾驶人暗反应时间;基于隧道类型和连接段类型对驾驶人暗反应时间变化速率的影响,研究了明暗转换次数、隧道类型与连接段类型对驾驶人暗...  相似文献   
12.
引言公路建设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快速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但是由于公路工程施工的自身特点,使其对沿线水资源产生了严重污染。故研究公路建设对水环境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减轻公路建设项目对水资源的危害,不仅符合公路建设环保理念,同时对促进公路建设与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故本文对公路建设在施工期对沿线水环境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为沿线水资源的保护提供借鉴依据。公路建设对水环境的影响分析公路建设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建筑材料运输与堆放对水体的影响,桥梁施工对水体的搅混  相似文献   
13.
阐述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中车道工控机的技术发展现状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揭示建立车道工控机及硬件系统评价体系的现实意义及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号交叉口的非机动车流量激增,非机动车通过交叉口时的膨胀特性也进一步凸显。针对该现象所带来的冲突问题,在分析非机动车膨胀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信号交叉口直行非机动车冲突风险实时评估方法。选取天津市4个典型城市交叉口,通过视频分析软件,获取非机动车的行驶行为数据,分析膨胀特性下直行非机动车行驶行为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K-means聚类分析将直行非机动车的行驶区域划分为释放区、膨胀区和汇入区这3个区域。构建以直行非机动车不同行驶区域为一级指标,不同区域内的行驶行为特征为二级指标的信号交叉口直行非机动车冲突风险评价体系,提出基于改进熵权法的非机动车冲突风险熵计算方法。以天津市围堤道交叉口为例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其冲突风险主要集中于车辆超车与并行行为频发的地带,风险点变化和分布与车辆膨胀过程中风险变化趋势一致,可以为信号交叉口非机动车冲突风险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作为城市交通的枢纽,公共交通系统承载了大量的居民出行.自动数据采集系统收集的IC卡数据包含了大量的乘客出行信息,通过这些数据可分析居民公交出行规律,进而优化公交服务.引入信息熵及熵率对居民公交出行链重复性进行量化,研究了基于量化指标分析居民公交出行规律的方法.通过出行地点状态标定,将乘客的出行链转化为离散的出行序列;利...  相似文献   
16.
针对网联车辆与普通车辆构成的异质交通流,考虑网联车辆车对车(V2V)、车对基础设施(V2I)不同通信技术,研究复杂异质交通流稳定性.基于李雅普诺夫理论,分析对比不同通信技术下网联车辆与普通车辆构成的异质交通流稳定性;基于V2V、V2V/V2I的网联车辆和普通车辆以不同比例混合时,进行异质交通流稳定性判别及稳定域解析.通过数值仿真,验证理论解析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V2V/V2I的网联车辆比基于V2V的网联车辆混入对异质交通流稳定性改善效果更显著.基于V2V、V2V/V2I的网联车辆同时汇入普通车辆交通流的情况下,当基于V2V的网联车辆比例较低时,不会明显提高异质交通流稳定性;而基于 V2V/V2I的网联车辆即使在低比例时,也会显著改善交通流稳定性;且基于V2V网联车辆比例较低时,平衡态临界速度值随着基于V2V/V2I网联车辆的比例增加近似呈线性减小.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调查研究交通拥挤的形成机制和扩散规律,本文针对交通拥堵形成和消散的内因, 即驾驶人在拥挤状态下路径的研判调整行为进行研究。设计基于全方位视角场景的驾驶人主观 拥堵感知实验,通过采集驾驶人个体特征、出行特征和交通流参数,结合驾驶人的主观拥堵评分 和路径调整决策,采用方差分析方法,探究驾驶人个体特征和出行特征对路径调整决策的差异 性。基于二项Logistic建立主观拥堵状态下路径调整行为模型,进一步量化所选驾驶人个体特征 和出行特征对路径调整决策产生的具体影响。研究表明:驾驶人个体和出行特征因素不同导致 路径调整决策产生显著性差异,其中,男性、老年人、低驾龄、出行次数少,以及弹性出行的人群更 青睐于保持原路径行驶;调整路径后增加的行驶距离占剩余行驶距离比例越大,保持原路径行驶 的可能性越大;熟悉周边路网的人群保持原路径的可能性是陌生人群的11.3%;区间车速每增加 1 km·h-1,驾驶人保持原路径行驶的可能性为之前的1.223倍。  相似文献   
18.
针对网联车辆与普通车辆构成的异质交通流,考虑网联车辆车对车(V2V)、车对基础设施(V2I)不同通信技术,研究复杂异质交通流稳定性.基于李雅普诺夫理论,分析对比不同通信技术下网联车辆与普通车辆构成的异质交通流稳定性;基于V2V、V2V/V2I的网联车辆和普通车辆以不同比例混合时,进行异质交通流稳定性判别及稳定域解析.通过数值仿真,验证理论解析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V2V/V2I的网联车辆比基于V2V的网联车辆混入对异质交通流稳定性改善效果更显著.基于V2V、V2V/V2I的网联车辆同时汇入普通车辆交通流的情况下,当基于V2V的网联车辆比例较低时,不会明显提高异质交通流稳定性;而基于 V2V/V2I的网联车辆即使在低比例时,也会显著改善交通流稳定性;且基于V2V网联车辆比例较低时,平衡态临界速度值随着基于V2V/V2I网联车辆的比例增加近似呈线性减小.  相似文献   
19.
玄武岩纤维具有耐高温性、化学稳定性、耐腐蚀性、与沥青有亲和性等许多优良的性能,可以增强微表处对道路的修复效果。通过对玄武岩纤维微表处试件进行湿轮磨耗试验、负荷轮粘砂试验、粘聚力试验和车辙宽度变形试验进行最佳配合比设计,并对玄武岩纤维微表处进行了低温抗裂性能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微表处可以显著提高微表处的低温抗裂性能,更适应用于西部高寒地区旧路面养护维修。  相似文献   
20.
前言 我国西部大部分地区处于山地和丘陵区,由于受地形状况的限制,必然要在平面线形设计中穿插大量的曲线.因此,曲线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我们设计的成败,关系到公路的使用质量,尤其可能对事故率的大小产生很大影响.如据1990年的统计资料,世界每年有5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1000万人在交通事故中受伤,经济损失数亿美元,而在这些事故中将近有50%发生在曲线上.因此,适应我国的交通流状况,确定出合理的曲线设计方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