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7篇
  免费   18篇
公路运输   1536篇
综合类   1715篇
水路运输   864篇
铁路运输   799篇
综合运输   15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500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83篇
  2002年   1155篇
  2001年   1353篇
  2000年   299篇
  1999年   240篇
  1998年   139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为配合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的具体实施,并为治理工程提供必要的水文、泥沙、风浪资料,用以指导工程、验证工程、服务工程拟建立水文、泥沙、风流监测系统,通过传输手段将实时数据送回信息接收站。  相似文献   
192.
基于高速单体无人艇航行性能建立包括快速性、操纵性和耐波性的综合优化数学模型,构造混合的遗传混沌算法(GAPCA)和混沌遗传算法(PCAGA),并编制相关软件对该模型进行综合优化计算,探讨混合算法和单一算法(遗传算法(GA)和混沌算法(CA))优化性能的优劣,同时研究二次载波搜索域区间比例和区间并行次数对优化效率的影响,得到遗传混沌优化算法和混沌遗传优化算法相比单一优化算法寻优效率高,不同算法对应于不同的最佳二次区间搜索比例。  相似文献   
193.
目的通过二乙烯三胺/一氧化氮聚合物(DETA/NO)对雄性SD大鼠线穿法建造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的干预,观察其对微血管痉挛的防治及降低早期脑损伤作用。方法将69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对照组(SAH组)和治疗组(DETA/NO组)。通过线穿建立SAH模型,观察大体动物Garcia神经功能评分,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微血管肌动蛋白αSMA及PDGFRβ的表达,一氧化氮(NO)试剂盒检测脑组织NO浓度变化,观察血红蛋白刺激离体脑片微血管变化情况。结果手术后3d,DETA/NO组较SAH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改善(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SAH后大脑皮层微血管周围αSMA、PDGFRβ表达上调(P<0.05),DETA/NO能在一定程度上逆转此过程(P<0.05);术后SAH 3h左右NO浓度显著降低(P<0.05),此后逐渐回升,DETA/NO能在早期维持NO浓度(P<0.05);观察到脑片皮层微血管受血红蛋白刺激收缩,DETA/NO能缓解微血管痉挛。结论 DETA/NO能降低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微血管痉挛及早期脑损伤。  相似文献   
194.
军事中的人机结合与作战自动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信息化作战不仅使战场环境更加复杂多变,而且使得作战节奏加倍提升,指挥自动化在作战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文章分析和探究了军事领域中人机结合的演化模式和作战指挥自动化问题,从宏观层次阐述了科技进步对技术装备开发与作战指挥模式的影响机理,总结了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这对于作战指挥的研究与军事技术的创新都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5.
将疏水催化剂应用于水相消氢可以提高电解水制氧装置的氧气纯度.本文以聚苯乙烯 - 二乙烯基苯(SDB)树脂为载体制备了高度分散的Pt/SDB疏水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水相消氢实验中.结果表明,6%的Pt/SDB催化剂消氢活性最高.在H2/O2空速(GHSV)10 000 h-1,水流量30 L/h,温度60 ℃时,氢气消除率达到了80%.采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分析发现,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疏水性,Pt已被还原为0价态并以高度分散态存在,平均粒径小于5 nm.  相似文献   
196.
为了研究浸渍 - 还原法对制备SPE膜 - 电极组件的影响,对浸渍 - 还原法的2个过程进行了深入的机理分析,通过方程计算出液膜厚度和[Pt(NH3)4]2+离子在液膜内的扩散系数,并得出以下结论:浸渍过程应为液膜扩散,使[Pt(NH3)4]2+在膜内的分布为直线,有利于还原过程中控制晶核生长速度,从而获得微细的铂颗粒;为了在膜的内表层形成精细的铂颗粒,要求离子膜内扩散是还原过程的控制步骤,同时还要求有快速的界面化学反应及较高的还原剂浓度.  相似文献   
197.
本文研究的是基于DR-System的存贮路径问题,即综合考虑配送中心订货成本、配送成本、配送中心和客户库存持有成本的最小化问题.本文提出井运用启发式算法来求解谊问题.首先把问题分解为两个子问题,即配送中心的订货问题和客户的配送问题,分别求解得到问题的初始解;然后,通过分析客户配送提前对总成本的影响,来改进初始解,从而得到谊问题的一个满意解.  相似文献   
198.
199.
200.
目的研究动员后兔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PBMSCs)的存在频率,并对PBMSCs进行神经元诱导分化鉴定。方法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皮下注射动员,结合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兔外周血样品中的PBMSCs,利用集落形成率分析动员兔PBMSCs的存在频率,并对PBMSCs的神经元分化能力进行体外诱导鉴定。结果动员后的PBMSCs原代培养24h后,可见较多短梭形及多角形贴壁细胞,3~4d后出现集落样生长,传代培养的PBMSCs形态均一、呈长梭形漩涡状生长;未动员的外周血样品中的贴壁细胞少,集落形成少,且易老化,无法传代。集落形成率实验显示,动员后的PBMSCs在每百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有2.8~10.8个;而未动员组PBMSCs仅有0~3个。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PBMSCs经神经诱导7d后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元特性核蛋白(NeuN)染色阳性。结论动员剂可提高兔外周血中的PBMSCs含量,所获取的PBMSCs具备神经元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