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44篇
综合类   10篇
水路运输   12篇
铁路运输   10篇
综合运输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刘凯  孙炯  李响 《舰船电子工程》2010,30(1):191-193
水雷声换能器接收到的舰船辐射噪声是一个非平稳过程,以傅立叶变换为基础的传统谱分析方法已经难以发挥作用。时频分析因其在时-频域都具有表征信号局部特征的能力而成为非平稳信号分析的有力工具。利用ZAM(Zhao-Atlas—Marks)变换对数据进行时频分析处理,通过试验表明:时频分析弥补了经典傅立叶分析在非平稳信号处理中的不足,直观的说明了频率和时间的关系,有利于水雷获取信号的分析及目标的识别分类。  相似文献   
12.
钢筋混凝土柱是结构的主要承重构件,为更有效提高试件的抗震加固效率,提出采用不同高度的水泥基灌浆料及钢丝网(CGMM)加固思路。试验制作3根钢筋混凝土圆柱进行低周反复加载,主要介绍了试验过程,分析研究各试件破坏机理、滞回性能、延性、耗能能力及刚度退化。试验结果表明:CPRP1,CPRP2试件较CP试件抗震能力有显著提高;加固高度不同的试件,随CGMM加固层的增高,试件峰值荷载、延性、耗能均增大,刚度退化减缓。  相似文献   
13.
为推动十堰市丹江口库区船舶绿色智能发展,根据库区当前绿色智能船舶的特点、发展现状,分析绿色智能船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如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规模化现代化程度较低、船舶运输市场规模较小、船舶吨级偏小等问题,结合实际对丹江口库区绿色智能船舶发展方向及需求规模进行预测,提出发展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4.
补充当前针对车辆轨迹数据中提取交通信息的查询语言的研究。通过对构成数据查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查询条件的探讨,定义了一种基于网络连接的、能满足轨迹数据应用需求的时空查询条件。  相似文献   
15.
鹏飞  李响 《汽车导购》2004,(11):34-38
中级车处在行政级车与紧凑型车之间的档区里,在空间、配置以及动力上已经突破了“经济性”的限制,属于“进可攻,退可守”,极具灵活性和杀伤力,因而成为可公可私的双面杀手。正是由于处在这样一个黄金地段上,所以云集了最多的强手,老牌劲旅有帕萨特、雅阁、君威。后起之秀有索纳塔、M6等,另外还有新面孔在不断地加入进来。对于厂家的积极态度,利润当然是第一位的,但中级车对于一个品牌的战略意义更为重大,在创业之初,它往往是开疆辟土的先锋军;遭逢多事之秋,又需要它来力挽狂澜,后者比如新东风的第四代蓝鸟,前者比如长安福特的蒙迪欧。  相似文献   
16.
陈卓  李响 《汽车导购》2005,(5):31-36
也许你会认为在油价飞涨的时期谈论SUV并不是一个恰当的话题,但是你也不要小视SUV的魅力,往往SUV们的英武之气总是能成功遮掩住它们的好胃口,令诸多“好动分子”们乐此不疲。下面将要介绍的这四款SUV并不都是以越野能力见长,但也都具有各自的四驱系统,有着各不相同的本领。  相似文献   
17.
车流调整是铁路调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当车流结构发生较大变化时,将造成有些线路或车站的能力紧张甚至形成堵塞。通过对编组站堵塞原因及现有车流的调整分析,借鉴堵塞流理论提出的网络车流最小控制思路和方法,为铁路网络车流调整问题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以及理论、技术支撑,实现车流调整的精细、动态、集约化。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有方法在实际应用时的标记样本稀缺与测试样本数据分布偏移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语音特征迁移学习的驾驶疲劳检测方法。通过基于迁移学习的特征空间变换,对源领域有标记样本与目标域无标记样本数据间的边缘分布、条件分布、流形结构进行联合适配及降维处理,以解决样本数据分布偏移和特征维度过高的问题。以半监督学习的方式来迭代优化目标域样本的伪标记,并据此不断更新特征变换方式和迁移分类器,进而提高疲劳检测模型的精度和泛化能力。通过实验将本文方法与现有常用的监督学习、半监督学习和迁移学习等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测试时间、应用场景和被试个体均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本文所提方法的驾驶疲劳检测效果显著优于现有方法,正确率最高达到86.7%,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尼跨境铁路是首条穿越喜马拉雅山脉的铁路,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直接碰撞、拼合的作用带内,其地形、地质条件和自然环境极其复杂,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难度及风险极大的铁路工程。通过分析总结工程地质环境特征,提出影响铁路建设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研究表明:中尼跨境铁路工程地质环境特征呈典型的"六极四高"特征,存在极高地应力下的软岩大变形、硬岩岩爆问题,深大活动断裂的工程地质效应问题,高烈度地震问题,高地温热害问题,边坡稳定性问题,泥石流水毁问题及其他工程地质问题。建议采用"科学研究作先导,先进勘察技术为手段,常规调查与勘探是基础"的勘察设计理念,针对性开展中尼跨境铁路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布规律、对铁路工程影响、综合选线技术、工程措施等关键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长江主汛期间,三峡至葛洲坝间航段的水流条件恶化,导致出现船舶失事、撞坝的危险,影响葛洲坝的安全运行。为保障葛洲坝安全运行,需设置应急值守拖轮应对船舶撞坝风险。以避免因船舶撞坝给葛洲坝带来巨大损害,基于过闸船型特征、风险事故类型、重点水域救助时效性要求等,文章从航速、动力、救助功能等方面提出葛洲坝上游应急值守拖轮功能配置建议,确保葛洲坝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