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篇
综合类   46篇
铁路运输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货车侧墙在焊接过程中由于焊缝处收缩力的作用导致侧墙板失稳,不可避免的产生了波浪变形.利用能解决预测大型结构残余变形问题的固有应变理论,在焊缝处施加与固有应变相等的初始应变,通过结构失稳分析,得出侧墙屈曲失稳因子小于1,因此在此基础上采用大变形计算,求解了大型复杂结构货车侧墙的焊接变形,并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固有应变为基础的残余变形预测法在铁道车辆制造工业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2.
建立了高速铝合金客车的整车有限元仿真模型.通过动力学响应分析,解析了车辆的弹性振动特性.分析了车辆在不同激励下的弹性振动响应及其对平稳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3.
分析工艺系统受力变形的有限元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工艺系统受力分析有限元方法,在分析了工艺系统的受力特点后,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并提出用等效刚度的虚拟结构作为机床结构模型。代替复杂的实际结构模型,给出实例证明了该方法能够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34.
利用遗传算法对代码进行优化操作的特点,研究适应轨道车辆车体结构的优化方法。以重量最轻为目标,离散的截面和板厚为设计变量,应力、指定位移和自振频率为约束,实现了集多种变量、多类约束于一身的组合优化设计,并编制了铁道车辆车体结构专用优化设计系统。  相似文献   
35.
利用遗传算法的结构优化设计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利用遗传算法,首次提出“取刚架截面形状和尺寸规格为设计变量,结构体积为目标函数,求全局最优解”这一优化模型,通过对各个计算环节的研究,确立了可行的计算方法,编制计算程序,并以算例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6.
为了保证新型调速偶合器YOTCHP465在大功率、高转速的运行条件下的设计合理性,利用I-DEAS软件建立了偶合器叶轮三维实体模型,并在流体力学和动力学理论基础上对叶轮强度进行了有限元分析, 验证了叶轮强度的可靠性, 指出叶轮危险部位和修改意见,从而为这种新型液力偶合器的设计和制造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37.
为了深入了解连杆的受力特点,对连杆进行了精细的动力响应分析,针对16V240ZJ柴油机连杆,应用转动惯量法,精细求出连杆的惯性力,并将其与燃气压力一起作为外载荷,利用I-DEAS软件求解连杆动力响应,得出了一系列连杆动力响应的规律,并给出了连杆静力计算与动力计算结果的比较.  相似文献   
38.
在设计阶段进行不锈钢点焊车焊点强度评估时需要大量的计算时间,考虑到建模繁琐、评估时数据量庞大、输出结果形式单一、效率低等问题,基于MATLAB平台,以TCL语言和APDL语言为基础工具,通过MATLAB与ANSYS和HYPERMESH之间的数据交互,建立能实现焊点分组、焊点力提取、焊点强度评定数据库建立以及多种计算结果生成等功能的快速评估系统.比较工程实例与传统评估方法,表明该集成平台进行焊点力的提取和评估能大大的提高计算效率,从前处理到后处理大约可以节省75%的时间.  相似文献   
39.
以某动车组制动模块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六面体单元和四节点壳单元混合建模的方式,对整体吊装结构进行8种工况的接触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得出制动模块各零部件静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利用子结构技术,对吊座螺栓进行不同预紧力情况下的应力强度对比研究,得出预紧力是影响螺栓强度的主要因素,随着预紧力的增加螺栓上的应力值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40.
建立了250 km/h高速综合检测车车体结构,包括车底BTM吊装座的有限元模型,利用轨道车辆随机振动及应力高效算法程序,采用德国高速低干扰谱作为激励载荷,进行整车包括BTM吊装座随机应力分析.随着速度的增加,车体最大值点的应力标准差也随之增加,最大值为0.545 2 MPa,出现在1Hz处、7 Hz处也出现第二峰值,车下吊装座BTM的应力标准差也随之增大最大值7.419 1 MPa变化达35.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