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0篇
  免费   17篇
公路运输   230篇
综合类   103篇
水路运输   82篇
铁路运输   101篇
综合运输   1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21.
超空泡回转体减阻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Fluent 6.0的气泡两相流模型对超空泡回转体的减阻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内容包括:外形对阻力及超空泡形状的影响;超空泡控制;阻力系数随空泡数的变化规律;长细比对减阻率的影响.超空泡减阻机理的研究表明:超空泡不仅可以减小回转体的摩擦阻力,还可以减小回转体的压差阻力.在外形、长细比和空泡数以及工程可实现性等诸多因素中,存在着一个最佳组合,使减阻率最高.  相似文献   
522.
厚壁混凝土箱梁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应力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厚壁混凝土箱梁产生的温度应力比较大,因此有必要对厚壁混凝土箱梁的温度应力进行分析研究.应用大型有限元分析程序ANSYS对兰州新城黄河大桥3#块箱梁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场进行分析,并与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可以较好的仿真实际混凝土温度场.最后,对温度应力进行了仿真分析,提出了建议,可以为厚壁混凝土箱梁的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23.
针对行驶过程中由路面引起的汽车振动能量耗散问题,提出了基于汽车振动二自由度单轮模型的能量耗散特性频域分析方法。采用汽车振动二自由度单轮模型推导了模型的频率响应,确定了能量耗散振动响应量及其频率响应。将路面激励功率谱密度与振动响应量的功率谱密度和均方根值相结合,建立了能量耗散振动响应量统计特性和振动能量耗散平均功率的表示。采用Matlab开发了汽车振动二自由度单轮模型的能量耗散特性频域分析仿真程序,通过3种分析方案研究了由路面引起的汽车振动能量耗散特性。结果表明,汽车振动能量耗散平均功率与速度和路面等级相关,受到路面等级的影响较大;在以B级路面为主的国内城市行驶工况下,由路面引起的汽车振动能量耗散平均功率比较低。  相似文献   
524.
为了实现通过调整混合料的级配设计来获得期望的路面平均构造深度的目标,采用高精度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采集了AC、SMA、OGFC三种典型级配的沥青混合料试件表面纹理特征信息。通过邻域插值法对采样数据的异常值和离群值进行替换,并通过均值滤波对采样数据进行降噪处理后,三维重构了试样表面;在采用傅里叶变换得到重构表面频域信息的基础上,根据宏观纹理的波长对应的频率设计带通滤波器,从重构表面中分离并提取出了路面宏观纹理。应用蒙特卡罗算法计算了路面的平均构造深度,通过采用筛上质量比-粒径积同时考虑了混合料的粒径和筛孔通过率对平均构造深度的影响。采用多元线性回归、随机森林和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建立筛上质量比-粒径积与平均构造深度的预测模型,研究了混合料级配对沥青路面平均构造深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均值滤波在去除噪声信号的同时也比较完整地保留了高程轮廓特征,三维重构的试样表面特征与原始表面特征一致;平均构造深度会受到级配曲线中除最大公称粒径外的其他粒径及筛孔通过率的影响;通过多元线性回归、随机森林和人工神经网络3种模型建立了以各筛孔尺寸的筛上质量比-粒径积为自变量,平均构造深度为因变量的回归模型,得到的...  相似文献   
525.
为了满足网联环境下自动驾驶车辆安全行驶的需求,必须实现车辆全时空高精度定位。针对单车定位(Single Vehicle Localization, SVL)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层滤波结构的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定位框架。首先,基于卡尔曼滤波对各车辆状态进行修正;然后设计基于联邦卡尔曼滤波的协同定位估计方法,通过构建一个主滤波器和多个局部滤波器,将本车状态与修正后的邻车状态进行融合;使用多种数据拟合方法,基于真实数据构建传输时延概率模型,基于高斯分布构建处理时延概率模型;此外,提出一种通信时延误差补偿方法,并融入协同定位框架;最后,设计了5组仿真试验,评估SVL、未进行通信时延误差补偿的协同定位方法(CLWC)和基于通信时延误差补偿的协同定位方法(CLC)的定位性能,并深入分析了速度和行驶方向对定位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城市道路环境下,CLWC相较于SVL,精度提高了15%~23%;在空旷道路环境下,通信时延较小情况时,CLWC优于SVL,CLC在CLWC基础上将精度进一步提高了5%~13%。在长直道、弯道、隧道等场景,CLC能够保证定位轨迹平滑,精度明显高于SVL,同时进一步验...  相似文献   
526.
为明确聚丙烯纤维(PPF)混凝土对PC连续刚构桥徐变效应的影响,以某不等厚不等高双薄壁PC连续刚构桥为依托,利用Midas/FEA建立该桥空间实体单元数值模型,首先对比分析普通PC连续刚构桥(不含PPF)在不同徐变模型时受力和变形;随后采用《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徐变分析模型,对比PPF-PC混凝土和普通PC梁桥结构由于徐变效应产生的变形和应力,分析PPF对PC结构徐变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JTG D62规范徐变模型与CEB-FIP徐变模型接近,ACI徐变模型最保守;PPF不改变PC连续刚构桥受力特点和力学行为,但成桥时PPF-PC连续刚构桥相比于普通PC连续刚构桥,其跨中挠度值更小,且随着时间推移,添加PPF的PC连续刚构桥更能抵抗徐变引起的挠度。  相似文献   
527.
基于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基覆型边坡在降雨后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性,并结合边际谱损伤识别及宏观破坏过程,探讨该边坡损伤发展过程及破坏模式。结果表明:边坡PGA放大系数随正弦波峰值加速度及荷载频率的增加而逐渐增大,0.7倍坡高附近放大效应最大,存在“趋表效应”及“高程效应”;土体应变随峰值加速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大,坡脚与坡顶变形差异较大;动土应力以及动孔隙水压力均随峰值加速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大,滑坡启动阶段显著增加;边坡在动力作用下损伤始于坡顶附近,随后坡脚产生剪切破坏;土体的应变发展与边际谱损伤识别过程较为一致;边坡变形可划分为微小变形—小变形—大变形破坏3个阶段,表现为张拉-剪切型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