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9篇
公路运输   97篇
综合类   48篇
水路运输   66篇
铁路运输   21篇
综合运输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日本交通具有安全、准时、便捷、周到的特点,人性化的设计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为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定义,并试图将这一概念融入区域交通规划过程.然而,只有极少数的区域规划机构意识到了交通系统和土地利用变化给经济、环境和社会生活质量(这三者通常被认为是可持续交通系统的三个基本方面)带来的广泛影响.首先,论述了使用多个可持续发展指标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并应用其评估亚特兰大大都市区的三...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岛式地铁车站内列车发生火灾时,站台细水雾与排烟系统对烟气蔓延的控制效果,依托西安地铁4号线岛式地铁车站,采用FDS软件建立1:1的数值仿真模型,选择大涡模拟,研究站内列车火灾规模为5 MW时,站台细水雾与排烟系统共同作用下,火灾烟气蔓延速度、能见度与温度场的分布特征,分析了细水雾与排烟系统对烟气蔓延特性的影响规律;并通过缩尺模型试验,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细水雾控制地铁火灾烟气蔓延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车门间隔开启时,烟气先向列车两侧蔓延,150 s时扩散至整个车厢并向站台层蔓延,当开启站台细水雾时,烟气温度明显下降,且随着细水雾粒径的减小与流量的增大,烟层降温效果增强;当水雾粒径为100 μm,流量为8 L·min-1时,距离站台中线3 m处断面平均温度为36.19℃,较未开启细水雾时温升降幅可达62.91%;同时细水雾使得烟层蔓延速度减小,在开启细水雾系统后200 s内2#楼梯口平均空气质量流速下降39.72%;当开启排烟系统时,可使列车内温度场纵向分布最大值向火源下游移动,加快站台层及列车内对流换热效率,使细水雾的气相冷却作用得到加强,二者同时作用时降温阻烟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基于最大程度利用硬路肩的绿色理念,针对佛开高速公路复杂的路面结构型式,利用落锤式弯沉仪、三维探地雷达、现场钻芯取样等室内外试验检测手段,对路面的厚度、结构强度、承载力、内部缺陷、材料性能等进行了判别,并提出利用高分子注浆、水泥压浆加固、钢化管注浆等措施对原路面进行了局部补强,以此对全断面综合利用硬路肩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除局部薄弱处外,复合式硬路肩厚度、承载力、材料性能等均满足设计要求,整体性能良好,局部薄弱处通过补强可达到设计要求,复合式路面硬路肩具备全断面利用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迅猛发展,水泥混凝土路面在城乡道路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混凝土路面裂缝作为施工和使用中的一种最常见现象,直接破坏了公路路面结构的完整性,使路面逐步丧失整体刚度,缩短了路面的使用寿命。因此,分析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裂缝产生原因,并据此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楚鹏  李浩 《公路》2020,(3):14-18
提出了利用红外热差原理的沥青路面渗水状况快速评价技术,基于开发的红外快速渗水检测车,重点研究了现场路面温差与渗水系数关系判定准则。依托实体工程,对红外快速渗水检测车的测试结果进行人工复核,并与路面钻取芯样的浸水飞散损失比对。结果表明:红外渗水检测车测试的结果不仅能与现场路况一一对应,且与室内试验结果相关性好;作为一种快速评价路面渗水状况的技术,效率、精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前锚杆技术在加固边坡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涉及到公路交通、水利水电、地下工程等多个专业领域,取得了很多经济和社会效益。结合实际案例应用,探讨了锚杆技术提升边坡稳定性的机理,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围绕造船企业在钢材套料切割生产过程,介绍FastCAM公司在敏捷造船和精益造船中的技术、软件和管理方法,包括在船体建模放样后的无纸化数据转换技术、零件BOM表生产数据管理,优化套料与高效切割,以及钢材存储管理与余料重复利用,在钢材切割下料生产过程实现敏捷造船和精益造船的信息化管理,以有效节省钢材。  相似文献   
19.
结合京珠北高速公路及沈海高速公路宁德段港湾式停车带改造工程,对港湾式停车带扩建工程中其规模控制、间距选址、路面结构及交安设施等设计方面进行研究,从而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针对节段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后浇湿接缝在早龄期因收缩导致的开裂问题,以嘉鱼长江公路大桥为背景,通过试验测试了该桥施工阶段箱梁混凝土早龄期力学性能,得到了箱梁节段混凝土的收缩预测模型。基于此,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FEA建立了湿接缝及相邻节段箱梁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湿接缝在混凝土收缩作用下的应力场,并对不同的预应力张拉方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湿接缝在混凝土收缩和相邻节段约束作用下,其在混凝土浇筑后第3 d在结合面位置由收缩导致的拉应力达到了1.8 MPa,为该龄期混凝土抗拉强度的87%,因此需在此时进行预应力的张拉以降低混凝土拉应力,防止混凝土在早龄期开裂;若湿接缝按常规方案张拉预应力,湿接缝早龄期最大主拉应力均小于混凝土即时抗拉强度,但其28 d最大主拉应力为2.75 MPa,为该龄期混凝土抗拉强度的93%,存在开裂风险;在该文提出的张拉方案下,湿接缝在早龄期最大主拉应力比常规方案降低了22.2%~32%,有效保证了后浇湿接缝在早龄期的抗裂性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