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5篇
公路运输   82篇
综合类   111篇
水路运输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研究毗邻互通立交特长隧道的运行特性和驾驶行为变化规律,选取10名驾驶员在雅康高速公路二郎山隧道进行实车实验,利用Tobii眼动仪、前向碰撞预警系统Mobileye及Cirelet单导脑电系统等仪器,采集真实交通状态下车辆位置、时间、行驶速度、驾驶员瞳孔直径及专注度等数据,划分毗邻互通立交特长隧道特征区,给出二郎山隧道入口前和毗邻互通立交分流点段的行驶速度和瞳孔直径分布特性和变化曲线,建立二郎山隧道进出口区瞳孔直径线性模型,并评价洞内景观带专注度等级,分析定向变道影响点至互通立交分流点驾驶行为规律。实验结果表明,设置洞内景观带可以缓解驾驶员视觉疲劳,且景观带国旗区效果优于星空区。驾驶员看到定向变 道标线白色虚线后,瞳孔直径逐渐减小至3.65 mm,行驶速度维持在71~73 km·h-1 ,在变道操作期的视觉负荷和心理紧张度最大,在条件观察期专注度最高,驾驶员需要根据等待可插车间隙迅速反馈和进行是否变道等操作。  相似文献   
72.
山区集散二级公路交通组成复杂,沿线开口多,路侧行车干扰大,支路口无序接入极易引发交通事故。对接入口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按照交通特征等将接入口分为3种类型,提出了接入口安全保障对策,并以云南某二级公路为依托工程,对接入口改善措施进行效果评价。采用的接入口安全处置对策,对山区集散二级公路接入口的建设、管养均能适用,对于其他等级公路接入口处置同样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3.
一体化公交网络均衡配流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一体化公交网络的交通特性,基于一体化公交出行的路径特点,研究了公交出行时间与出行费用因素对出行阻抗的影响.考虑人流密度对步行速度的影响以及出行费用与时间的换算关系,将公交出行的路段阻抗、节点阻抗与费用阻抗统一换算为时间,建立了一体化公交网络的出行阻抗函数.利用Wardrop均衡原理,建立了一体化公交网络的均衡配流模型,并通过FW算法对配流模型进行求解.计算结果表明:当地面公交线路长度与轨道交通长度分别为57.3、16.2 km时,轨道交通线路输送的客流量占总客运量的65.4%,通过换乘进入轨道交通系统的客流量达55.4%.构建合理的一体化公交网络能降低乘客出行总阻抗,提高公交系统运输效率.  相似文献   
74.
在对路网分级的基础上,分析了全封闭施工对各个层次路网的影响。以重庆市南涪二级公路全封闭施工为案例,采用道路负荷度、路段平均行程车速、安全度、高速收费等4个指标对交通流进行科学分配,并根据南涪路实际情况,提出了合理的方案措施。  相似文献   
75.
长江上游航道等级偏低、三峡船闸拥堵等问题突出,导致上游黄金航道通过能力与航运需求增长不相适应.宜尽早决策长江上游黄金航道通过能力提升建设工程,评价航道生态可持续性,以支撑生态保护优先下的长江上游黄金航道建设.基于综合考虑航道开发、经济效益和生态压力等指标的评价体系,针对长江上游黄金航道改进完善相关指标计算方法,评价宜宾至重庆段二级航道工程和三峡水运新通道工程的生态可持续性.结果 表明:宜宾至重庆段二级航道建设工程实施后,航道开发率由41%提升至55%,仍小于长江干线航道整体平均开发率67%,经济效益指数显著提升,生态压力指数由0.33提升至0.47,未超过生态可持续性的临界阈值;三峡水运新通道工程实施后,开发率由68%仅提升至69%,经济效益指数显著提升,生态压力指数0.48略微增长至0.49.重庆至宜宾段二级航道建设和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工程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要求,研究结果可为长江上游黄金航道相关工程决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6.
AC-13沥青混合料疲劳能耗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AC-13沥青混合料进行了不同试验条件下的疲劳试验;分析了每次加载下的耗散能与荷载作用次数之间的关系;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了试验条件对总累积耗散能与疲劳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总累积耗散能与疲劳寿命之间的关系与荷载作用模式有关,与试验温度及加载频率无关。  相似文献   
77.
降低沥青路面温度的热反射涂层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种新型路面热反射涂层涂布于沥青路面表面,在夏季高温季节时,可有效降低路面温度5~10℃,将该涂料使用在排水性大孔隙路面中降温效果更好;同时对该涂料进行了综合路用性能分析,研究表明,热反射涂层铺装具有良好的耐磨性;随着涂层用量的增加,涂层的抗滑性降低,在密级配试件中使用该涂层时必须添加防滑粒料。由于涂层的高反射率可降低路面温度,因此该涂层对路面车辙病害的预防及缓解具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8.
随着重庆市山区农村公路里程的不断增加,山区农村公路的交通安全管理问题也日益突出.在对重庆市山区农村公路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重庆市山区农村公路的交通安全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重庆市山区农村公路存在的客运管理、安保工程设施不足、交通警力不足、驾驶员素质不高和出行群众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等交通安全管理问题.分析成果可作为重庆市山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对策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79.
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在我国高等级公路上的应用日益广泛,但目前仍缺乏系统的柔性基层沥青路面设计方法.该文通过UTM4试验系统进行了4种级配沥青稳定基层混合料的三分点小梁弯曲疲劳试验,选择模量和沥青饱和度作为沥青稳定基层疲劳性能的关键影响因素,对不同级配的沥青混合料疲劳试验数据进行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沥青稳定基层多参数疲劳模型.根据对我国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调查获得的设计弯沉与累计当量轴次的经验关系式,计算了沥青稳定基层实际疲劳寿命.将其与室内疲劳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认为现场修正系数应取为355,从而得到了柔性路面沥青稳定基层的疲劳设计准则.  相似文献   
80.
现有养护技术规范提出的路面性能评价指标体系没有充分考虑水泥混凝土路面错台和脱空的影响,而实际上错台和脱空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常见病害,严重影响路面使用性能。将熵权法与TOPSIS法结合起来,对现有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改进,首次建立了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性能熵权TOPSIS法的综合评价模型,将所选取路段的实测数据代入该评价模型与规范推荐的评价模型进行对比分析。该模型计算过程简单,易于编程,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