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中国撒拉族线粒体DNA序列遗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以无关个体为对象 ,研究撒拉族人群线粒体DNA(mtDNA)序列遗传多态性。方法 应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法 ,对 10 0名撒拉族无关个体线粒体DNAD 环区高变区Ⅰ (HVSⅠ )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在mtDNAHVSⅠ 16 0 91~ 16 4 18之间与Anderson相应序列比较共发现有 83处突变 ,构成 75种单倍型。点突变的主要形式为碱基替代 ,其中转换 83.5 4 % ,颠换 12 .6 6 % ,碱基插入 1.9% ,缺失 1.7%。撒拉族线粒体DNAHVSⅠ基因差异度为 0 .9912 ,偶合概率为 0 .0 189。结论 撒拉族与其他群体比较有其独特的线粒体DNA序列遗传特点 ,与亚洲其他人种及高加索人有明显差异。线粒体DNA序列多态性在群体遗传学调查及法医学个体识别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2.
Shorttandemrepeat(STR)polymorphismsare mainlyusedintheforensicfieldforpaternitytests andpersonalidentificationatpresent.Multiplex PCRamplificationandtypingsystemwithmulti coloredfluorescentlabeledprimershavemadeit convenienttogenotypeSTRsusingcommerciall…  相似文献   
23.
珞巴族ABO血型系统遗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中国珞巴族人群ABO血型系统遗传多态性及与其他 19个族群间的遗传关系。方法 采用玻片法检测并分析了西藏地区珞巴族 12 1人份ABO血型分布 ,应用网络生物信息资源 ,收集西藏昌都、林芝、拉萨、山南、日喀则、那曲藏族 ,青海贵南、黄南、西宁藏族 ,甘肃藏族 ,云南丽江藏族 ,内蒙古蒙古族 ,宁夏回族 ,陕西、河南、山东、福建、广东汉族 ,广西壮族等 19个族群的相应资料 ,计算他们间的遗传距离 ,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珞巴族ABO血型系统中 ,有较高的基因频率r(0 .7370 ) ,p为 0 .1911,q为 0 .0 973。遗传距离分析显示 ,珞巴族与南方壮族距离较近(0 .0 5 79) ,其次为云南丽江藏族 (0 .0 6 92 )和西藏林芝藏族 (0 .0 84 4 )及西藏、青海其他地区藏族 ,最后与中国其他主要民族汉、蒙、回族聚在一起 ,聚类分析与遗传距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珞巴族在遗传上与藏族的关系近于其他主要民族  相似文献   
24.
目的从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单倍型分析的角度入手分析抑郁症患者甲状腺激素β受体(THRB)基因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方法入组抑郁症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各50例,均为中国陕西籍汉族人。提取基因组DNA,对THRB基因第7、第10外显子测序,并对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测序结果进行序列比对,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HEsis在线分析系统、LDA 1.0软件、Haploview 4.0软件进行单倍型和连锁不平衡分析。结果全部样本THRB基因第7外显子上未发现SNP,抑郁症患者组第10外显子上发现G1457T和G1671A两处SNP,健康对照组第10外显子上发现G1671A一处SNP,组间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THRB基因G1671A与G1457T两处SNP构成的单倍型位于存在强烈连锁不平衡关系的单倍型域内,抑郁症患者组中存在3种单倍型分布,表现为连锁不平衡关系;健康对照组中发现两种单倍型分布,不存在连锁不平衡关系。携带THRB基因G1671A杂合子的抑郁症患者HAMD量表总分高于野生型纯合子个体;携带THRB基因G1457T杂合子的抑郁症患者HAMD量表抑郁情绪、HAMA量表抑郁心境得分高于野生型纯合子个体,HAMD迟缓因子得分低于野生型纯合子个体。结论中国陕西省汉族抑郁症患者THRB基因第7、第10外显子上存在不同于现有报道的SNP分布,G1671A与G1457T两处SNP位点及其构成的单倍型与抑郁症不存在关联和连锁不平衡,携带THRB基因G1671A杂合子和/或携带THRB基因G1457T杂合子的抑郁症患者有不同于携带上述两位点野生型纯合子个体的临床表现型。  相似文献   
25.
目的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制备DXS6799位点等位基因分型标准物,并应用于傈僳、普米、德昂族群体的遗传多态性研究,实现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分型的准确性和标准化。方法用PCR扩增和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离各等位基因片段,回收纯化后再次进行扩增,分别插入到pGEM(-T Easy质粒载体中,DNA测序证实插入片段的大小和结构,等位基因片段按国际标准进行命名后,经转化、扩大培养、扩增及再鉴定后制备出该位点的等位基因分型标准物,进行群体遗传学研究。结果应用此分型标准物调查了中国傈僳、普米、德昂族人群DXS6799位点的基因型分布频率。结论此法制备的STR位点等位基因分型标准物在法科学实践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DXS6799位点是一个适合我国群体分析和法科学应用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26.
采用基因扩增结合电泳银染技术分析130名汉族群体DNAD17S30遗传多态性,发现了13个等位基因,基因频率为0.0078~0.3538,有42种基因型,其观察值和期望值经X2检验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3个家系的9名成员D17S30遗传学分析,符合孟德尔遗传学规律。表明DNAD17S30在国人汉族群体具有高度多态性,在医学基因诊断、遗传学研究和法科学个人识别、亲权鉴定等领域是非常有价值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27.
用PCR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分析了305名汉族人群VNTR位点DIS80、D17S30遗传多态性,结果发现:DIS80有22个等位基因,基因频率0.57~33.14,杂合度82.63%;D17S30有13个等位基因,基因频率0.78~35.88,杂合度82.63%。家系分析证实,这些VNTR位点等位基因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同时对同一个体的血-骨、血-牙样本DNA进行研究,均获得一致性分析结果。表明骨牙DNA分析完全可以代表软组织的基因分析应用于个体识别和遗传学研究等领域。  相似文献   
28.
甘肃裕固族9个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中国甘肃裕固族STR遗传结构。方法 选择 9个STR基因座 (D3S135 8,VWA ,FGA ,TH0 1,TPOX ,CSF1PO ,D5S818,D13S317,D7S82 0 ) ,采用STR复合扩增及荧光标记STR基因扫描技术 ,同时检测 12 0个裕固族健康无关个体血液样本。结果  9个STR基因位点共检出 6 5个等位基因 ,基因频率分布在 0 .0 0 5 7~0 .5 795 ;基因型共有 178种 ,频率分布在 0 .0 114~ 0 .30 6 8之间 ;9个STR位点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定律 (P >0 .0 5 ) ;9个STR位点多态信息量 (PIC)均大于 0 .6 0 5 4 ,杂合度 (H)均大于 0 .6 15 8,个体识别力 (DP)均大于 0 .82 2 6 ,非父排除率 (EPP)均大于 0 .5 0 17。结论 获得了中国甘肃裕固族 9个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数据 ,丰富了中华民族基因数据库 ,在人类群体遗传学及法医学研究领域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9.
西藏珞巴族15个STR位点遗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选择具有高度遗传多态性与稳定性的15个STR位点,进行西藏珞巴族、拉萨藏族、昌都藏族与亚洲其他人群的遗传关系分析。方法收集西藏珞巴族、拉萨和昌都藏族无关个体血样,利用AmpF/STR Identifiler试剂对样本DNA进行多重PCR扩增,产物在ABI 3100遗传分析仪上进行毛细管电泳和基因扫描及分型,并结合文献资料与中国其他21个民族群体、亚洲6个人群进行比较,绘制遗传树,分析西藏各民族与其他亚洲人群间的遗传关系。结果八个汉族群体首先聚类,广西五个民族首先聚类,两者共同与西藏珞巴族、拉萨藏族和昌都藏族聚类后,再与中华其他民族聚类,最后与亚洲6个人群及中国维吾尔族聚类。结论研究结果与各人群地理分布和历史基本一致,为研究珞巴族和藏族的起源、迁移、形成和发展提供遗传学依据。  相似文献   
30.
广西地区15个不同民族人群的群体遗传学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选择具有高度遗传多态性与稳定性的STR位点进行中国广西地区 15个不同民族人群与我国其他地区 6个民族之间的群体遗传关系分析。方法 收集各个民族血液样本 ,使用ABI377全自动测序仪进行 9个位点的STR分型 ;统计学分析处理 2 1个不同人群的STR群体遗传学资料。结果 应用 6个常染色体STR的多态性研究结果显示广西地区的京族与苗族之间的关系较近 ,而瑶族、仡佬族、仫佬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较远。结论 广西地区 15个不同民族人群之间存在一定的基因交流 ,个别民族相对独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