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9篇
公路运输   134篇
综合类   24篇
铁路运输   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一、技术性能、规格型号BJ1045C5DG 类型轻型载货汽车型式平头、双轴、发动机前置、后轮(双胎)驱动、单排座驾驶室、高货台货厢  相似文献   
12.
无背索竖琴式斜拉桥合理结构体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无背索斜拉桥不同于常规的斜拉桥的受力特点出发,比较了无背索斜拉桥与常规直塔斜拉桥的力学行为差异.以长沙市洪山大桥--单索面竖琴式斜塔斜拉桥为工程背景,结合收集到的国内外目前已建和在建无背索斜拉桥的相关资料,参照Alamillo桥和其他同类桥型的相关资料,根据塔、梁、索的布置形式对其进行分类,并详细分析了各种类型的受力特性,为无背索斜拉桥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刘礼辉  邵旭东 《公路工程》2008,33(4):67-69,74
以某新型空间组合拱桥为研究对象,通过大型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S建立空间模型,结合现有稳定理论,对该桥的施工阶段和成桥状态的稳定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为深入研究钢-UHPC (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轻型桥面组合体系对弧形缺口的应力改善程度,结合一座大跨自锚式悬索桥,针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Orthotropic Steel Deck,OSD)结构铺设UHPC层前、后2种情形,选择3种不同弧形缺口形式,分别建立空间实体有限元分析模型,并采用简化加载、响应面加载2种方式进行分析,由此获得了弧形缺口应力、变形分布规律与车辆轴载位置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弧形缺口出现峰值拉、压应力的原因。以此为基础,采用三轴加载车分别在铺设UHPC层前、后进行现场跑车试验,采集了弧形缺口多个关注点在不同横向加载位置的应力响应曲线,获得了各点的应力极值,并与有限元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铺设UHPC前、后弧形缺口关注点应力特征随荷载分布规律基本相同,面内应力为主、面外应力较小,拉应力主要由荷载偏载产生、加载区域长,而压应力主要由荷载直接作用于弧形缺口顶部产生,且加载区域短;采用传统简化加载方式难以获得弧形缺口处准确的拉应力峰值,并可能导致应力幅偏小,并由此提出了合理的加载方式;本桥五段线弧形缺口形式受力相对较好;铺设UHPC层能有效减少弧形缺口应力峰值,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疲劳问题,是OSD结构提高疲劳性能的一种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跨径1500m左右斜拉桥的原创设计方案,即“部分地锚交叉索斜拉桥”,其主要特点是将长索交叉并锚固于地锚,使长索不对主梁产生水平压力.研究表明该方案具有以下显著优势:大幅度降低了斜拉索引起的主梁水平压力;交叉索有效提高了跨中区域的刚度;由于交叉索提供了双重竖向支撑,水平力又相抵,因此长索倾角可以适当减小,...  相似文献   
16.
某箱肋拱桥主拱圈出现了大量的裂缝,荷载试验结果表明结构刚度偏低、冲击系数偏大。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通过增设拱肋之间的斜撑以增强横向联系,加强结构的整体性,并结合空间梁格有限元模型分析对比了加固前后的拱圈内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增设斜撑后,活载内力将下降20%左右,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根据无背索斜拉桥中大悬臂钢-混凝土组合脊骨主梁的结构和受力特点,采用空间有限元法分析了混凝土桥面板徐变对组合脊骨梁内力分配的影响、钢箱梁扭转效应、组合悬臂挑梁受力及荷载横向分布、桥面板剪力滞效应等几个关键性受力问题,并利用外国规范验算了钢箱梁承压板的局部稳定性。由分析可知,混凝土徐变导致脊骨梁中钢箱梁应力增加,混凝土板应力下降;钢箱梁的扭转翘曲正应力可达到弯曲正应力的10%;大悬臂组合行车道板的横向分布计算取3片梁模型即可,且施工中采取预弯措施可防止组合挑梁的混凝土板受拉开裂;《本四桥规》中承压板容许应力计算公式约具有2.0的安全度;混凝土行车道板的剪力滞效应明显,塔梁固结处的行车道板还出现了负剪力滞现象。上述结论可为同类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综合研究STC层厚度、隔板厚度、栓钉间距对轻型组合桥面结构疲劳性能的影响,分析各参数间的协作性,得到基于该3种参数下轻型组合桥面结构的综合优化设计参数。以某大桥为工程背景,建立ANSYS局部有限元模型,对不同STC厚度、隔板厚度、栓钉间距情形下,钢桥面典型易疲劳开裂细节进行应力幅计算,并采用名义应力法对计算结果进行评估。基于有限元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结论:轻型组合桥面结构可以大幅提高钢桥面板的局部刚度,但对于整体刚度的贡献有限。各设计参数下的轻型组合桥面结构,对面板与U肋连接细节应力幅的改善作用均很大,而对其他细节改善作用则相对较小,U肋与隔板交叉处隔板裂纹细节为轻型组合桥面结构的开裂控制细节;STC层厚度由45 mm增加到60 mm可进一步降低钢桥面各疲劳细节应力幅;隔板变厚对U肋与横隔板交叉处隔板裂纹细节、U肋下缘对接焊缝细节应力幅改善较大,降幅为20%~29%;栓钉变密对U肋与横隔板交叉部位、弧形切口处细节改善作用明显,应力幅降低22.01%~27.96%;模拟的12种轻型组合桥面结构方案中,有7种方案的典型疲劳细节均满足疲劳强度设计要求,有一种方案理论上基本不会疲劳开裂。  相似文献   
19.
二次预应力组合结构在高速铁路桥梁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高速铁路桥梁对于徐变上拱度有着严格的限值,若徐变上拱过大将严重地影响铁路桥梁的使用性能,甚至危及行车安全等问题,提出将新型二次预应力组合结构应用于高速铁路桥梁。这种结构将混凝土分2次浇筑,与之相应的预应力筋分2次张拉,以此既分散结构的预应力度,又使结构满足受力要求,最终使上拱变形减少。通过对这种结构与常规预应力结构铁路桥梁的分析比较,证明二次预应力组合结构可大大减小徐变上拱度,而且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对广东省江门市三和公路上两座桥的桥台严重病害和土的性状进行全面的检测,且应用平面有限元的计算程序进行分析,得出了与实际情况完全一致的结论,从而查明了病害产生的原因,并对今后的设计提出了建议,可供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