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5篇
公路运输   21篇
综合类   9篇
水路运输   26篇
铁路运输   14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俞宁  杨帅  薛岚  高安邦 《中国水运》2007,7(4):139-141
目前大多数AI节点只具有单一的神经元处理器,其控制能力不高。针对这一现状,本文论述了基于神经元芯片MC143150和单片机AT89S51双处理器结构的AI节点的硬件和软件的设计过程。文章在硬件方面介绍了采用ADC0809模数转换芯片的数据采集系统、AT89S51和MC143150的接口及MC143150和物理网络的接口;在软件方面介绍了数据采集、并行slave A模式的通信和利用网络变量发送信息三方面的程序设计。  相似文献   
32.
减小穿浪双体船在波浪上的纵向运动对提高其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在传统固定水翼和尾压浪板的基础上引入自控翼系统,根据切片理论,利用Matlab编程计算穿浪双体船的纵向运动。根据计算和试验结果分析得到水翼的最佳运动控制方式,进而得到穿浪双体船带自控翼时的纵向运动。对比结果表明,自控翼系统可以较大地减小穿浪双体船的纵摇幅值。  相似文献   
33.
杨帅  朱志洁  李俊华 《船舶》2004,(6):49-51
本文介绍了一个基于PDM的船舶三维模型管理系统,阐述了系统的主要功能、系统结构及软件开发平台.该系统通过产品生命周期的管理不仅实现了模型图纸的审批流程,还更好地实现了模型图纸的有效管理及快速检索.  相似文献   
34.
<正>随着“双碳”战略目标加速落地和新型能源体系加快建设,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动力转型的重大战略方向。氢能具有低碳高效、可长期存储、应用场景丰富等特点,可广泛在交通、工业、建筑和储能等领域应用,氢燃料电池汽车则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技术路线之一,是氢能应用的先行领域和产业发展突破口。我国已将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产业发展呈现全面提速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35.
高铁轴承在高铁运行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其进行状态检测和故障诊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总结出一种基于自适应辅助噪声的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和样本熵(SampEn)相结合的高铁轴承故障诊断方法.振动信号经过分解获得诸多的本征模态分量(IMF),计算其样本熵特征参数来表征不同故障状态下的轴承信号的相关特征,...  相似文献   
36.
本文结合世界典型质量案例,从产品认知领域、标准执行情况和不合格品处置三个角度对我国高速铁路道岔制造和服役阶段的质量状态进行思考.分析认为:(1)我国高速铁路道岔服役十多年来,陆续反馈的质量信息有利于不断拓展认知领域和优化道岔设计;(2)高速铁路道岔标准是行业内道岔理论设计和实践经验的宝贵总结,是保障道岔产品质量的基本准...  相似文献   
37.
杨帅  张明 《四机科技》2004,(2):16-17
介绍了电热器结构组成,漏电流形成原因、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8.
利用推进器检查图谱对实船快速性试航结果进行分析,是一种能迅速判断出推进器一主机一船体是否相互匹配的有效方法。将实船试航中经常遇到的多种情况,通过采用推进器检查图谱的方法进行了逐一定性分析,这些分析有助于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和需要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39.
正2016年以来,我国汽车产销增速出现大幅回落,市场竞争明显加剧。同时,汽车产业供给侧改革不断取得新进展,自主品牌向高端迈进,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汽车后市场形成新的增长点,新型产业生态正在孕育,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正式从以规模增长为动力的"由小变大"阶段,步入以创新引领为动力的"由大变强"阶段。其中,SUV车型作为我国乘用车领域的主导产品,也在市场发展阶段的变化中呈现出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40.
两车碰撞不相容是被动安全面临的重大问题。文中阐述了碰撞相容性概念并介绍了MPDB测试情况,以该测试为基础,建立等效力学模型,系统分析了整车质量、前端刚度、能量分布对于碰撞相容性的影响规律。针对四种车型建立MPDB仿真模型,分析验证了3因素对于相容性的影响。提出限定前舱最大刚度、限定乘员舱最小刚度、均匀前端结构、增大壁障变形区域等相容性优化策略。针对某车型提出具体结构改进方案,优化提升了该车型的碰撞相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