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15篇
公路运输   70篇
综合类   69篇
水路运输   83篇
铁路运输   48篇
综合运输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为确定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的合理单元长度,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列车荷载、纵、横向荷载、温度力、温度梯度作用下不同单元长度轨道结构的应力、应变响应;在此基础上,计算了不同长度单元板的裂缝宽度及所需的最小配筋率.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单元板长度越大,内部应力、板端位移量和板中裂缝宽度越大,满足裂缝宽度限值的配筋率越大;单元双块式无砟轨道板的长度宜小于8.0 m,推荐兰新二线采用长6.5 m的单元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   相似文献   
222.
杨斌 《人民交通》2021,(19):34-35
道路交通是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出行的重要基础,安全、舒适的道路设计是提升驾驶员行车效率的关键.从诸多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原因中进行分析,发现为数不少的交通事故与驾驶员的视错觉、视觉疲劳、通视范围受限等情况有关.视觉分析是帮助设计师提高道路设计质量、减少道路错觉的一种手段,应用在道路设计中能够起到使行车更安全、更舒适的效果.本文主要分析常见的道路视觉问题,探讨视觉分析在道路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223.
利用ADV等先进的量测仪器,通过物理模型实验对高水头船闸闸室明沟和盖板消能工的消能效果进行比较。在相同实验条件下,通过对流速分布、剩余比能和水面波动等参数的对比和消能特性的分析表明:明沟消能效果优于盖板消能。明沟消能工结构简单,在我国应用不多,建议对其加强进行研究及应用。  相似文献   
224.
利用杭州湾中部一年实测波浪资料,分析了实测波高分布、波周期分布和波高周期联合分布。基于双参数威布尔分布模式,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出波高分布和波周期分布模式,并与其他理论分布模式作了比较。结果表明:(1)双参数威布尔分布对杭州湾中部实测波高分布的拟合效果好于Gluhovski分布,而且该模式在实测波周期分布上的拟合效果也相对优于孙孚分布和侯一筠分布,但威布尔分布在对大周期比区域的预测值偏小,而其他两者分布则偏大。(2)实测联合分布与孙孚理论的联合分布有所不同。(3)威布尔分布的拟合系数与相关波参数的关系较为复杂,其中周期分布的威布尔系数与谱宽度有较好的相关性,由此可改进威布尔分布的拟合效果。(4)偏东向的流速对波高分布和波周期分布存在微弱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5.
本文中提出一种新型具备转矩定向分配功能差速器的集中式电驱动桥系统。该集中驱动系统可以在不改变总驱动转矩的条件下,类似分布式驱动方式实现驱动转矩在左右轮间的任意分配,从而产生改变车辆横摆动力学的直接横摆力偶矩。首先,分析了转矩定向分配差速器结构特点及其工作原理;其次,利用键合图理论建立了其动力学模型,并仿真分析了其动态响应特性;然后,设计了转矩响应控制系统以改善该差速器的动态性能;最后,嵌入整车模型进行了联合仿真。结果表明,装备该差速器的车辆可任意分配左右轮驱动转矩,并有效改善车辆操控特性。  相似文献   
226.
杨斌  陈拴发  王秉纲 《中外公路》2007,27(1):155-158
车辆荷载及温度变化是引起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反射裂缝的主要原因。在室内理想条件下应用大型反射裂缝疲劳试验台架进行不同加铺层结构疲劳破坏的对比试验:采用水平位移的变化模拟水泥混凝土板因温度变化而产生的伸缩变形;采用竖向位移的变化模拟水泥混凝土板在汽车荷载作用下接缝两端引起的剪切变形。通过室内试验模拟,检验不同加铺层结构的防裂效果。  相似文献   
227.
基于列车网络融合系统实时以太网技术,将列车上的网络通信速度提高到1 000 Mb/s,采用列车控制网与PIS系统网络融合,设计出与网络融合系统配套的车载云平台,实现数据监控与故障诊断功能,并通过装车试验验证,为后续以太网控制系统技术、基于以太网的信息化服务技术在地铁车辆的设计、制造、安装、运营方面的应用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228.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打造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建设国际枢纽海港,是站在新的历史方位践行建设交通强国战略,国家对海南洋浦港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229.
针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陆港普遍存在对国内国际双向开放认识不足、对海港的功能依附性较强、就物流论陆港而导致功能设置单一、陆港特点和规划重点不清晰等问题,进行陆港发展阶段及功能演进特征研究,采用跨学科研究、功能分析和定性分析等方法,得出交通运输、物流和供应链、口岸和双向开放、保税和自由贸易、港产城融合发展五维视角的国际陆港规划要点,并应用于赣州国际陆港规划。结论表明:国际陆港不能照搬海港运行逻辑,国际陆港规划要避免就港口而论港口的狭隘专业路径,要深度嵌入属地产业链和供应链,创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新型港产城规划体系,为探讨我国陆港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30.
为探测京津冀地区高速铁路沿线区域的不均匀沉降,利用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的干涉点目标时序分析技术,借助C波段SAR卫星序列在2015年11月至2018年3月间获取的51景降轨影像数据,提取研究区域的地表形变信息,结合地下水的动态变化及人类活动相关资料对沉降漏斗的演化态势进行归因性分析,并对该区域高速铁路沿线地表沉降监测及时序演化态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年沉降速率为20~206mm·a^-1,漏斗中心最大累积沉降量达248mm,其中,区域内3条高铁沿线均存在明显的沉降,沉降速率均超过100mm·a^-1,最大值位于高铁路线的雄安县段,漏斗中心沉降速率达185mm·a^-1,累积沉降量为200mm;研究区域的整体沉降趋势稳定,沉降主要归因于人类活动,而高速铁路沿线的沉降与地下水开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