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88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基于非参数统计的汽车乘员约束系统参数灵敏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君媛  林逸  张敏  华伟 《汽车工程》2004,26(4):443-445,464
分析了汽车乘员约束系统及其参数的特点,建立了基于MADYMO软件的某微型客车乘员约束系统数学模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提出了用非参数统计方法中的秩相关系数来评价系统参数灵敏度的方法,给出了一个应用该方法进行约束系统参数灵敏度分析的实例。  相似文献   
62.
汽车转向轮摆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胜  林逸 《汽车技术》2004,(11):16-19
回顾了国内外摆振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指出,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转向轮摆振研究的内容也不同。分析了几个主要因素对转向轮摆振的影响,指出未来摆振的研究应着重从强迫型摆振、自激型摆振、模型参数识别及高速摆振等几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63.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匹配设计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围绕助力特性、电动机及扭矩传感器分析电动助力转向的匹配设计问题。通过分析典型电动助力转向助力特性的特点,指出助力特性与车型的匹配原则;针对电动机的布置位置与特性参数,讨论电动机的匹配问题;对扭矩传感器着重分析其类型与参数选择时应考虑的主要问题。并举例说明电动助力转向的匹配设计过程,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总体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4.
空气悬架大客车平顺性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气弹簧具有变刚度特性,其固有振动频率要比钢板弹簧低得多,且不随汽车承载质量的变化而改变。安装有空气悬架的汽车车轮动载荷小,可以获得良好的行驶平顺性、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安全性,减小了高速行驶车辆对路面的破坏。空气悬架在汽车悬架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以安装有空气悬架的大客车为研究对象,利用多体系统动力学原理建立空气弹簧大客车整车动力学仿真模型,并对其平顺性进行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65.
4WD汽车应用粘性联轴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粘性联轴器这一新装置以其独有的特性在四轮驱动汽车上得到广泛应用,粘性联轴器一经确定结构,即可通过转速差自动调节传递转矩的特性,分析了四轮驱动汽车采用粘性联轴器的可能性,介绍了采用粘性联轴器连接的四轮驱动形式和工作原理,阐述了汽车速度,轮胎滑移率对粘性联轴器转速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66.
粘性联轴器转矩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逸  王军  王云成  王望予 《汽车工程》2000,22(3):201-203,F003
本文通过台架试验研究了粘性联轴器的转矩特性,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硅油的粘度,填充率和片间间距以及转速差对粘性联轴器转矩特性的影响,并对粘性联轴器转矩特性的峰值现象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67.
汽车液压悬置系统动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民  林逸  马铁利  朱启昕 《汽车工程》2001,23(6):381-384
液压悬置是一种先进的减振系统,其动态特性对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和NVH性能有很人影响。但是液压悬置的动态特性非常复杂,既具有频变特性,又具有非线性特性。本文基于系统辨识及数值分析理论,提出了模拟液压悬置动态特性的一种数值拟合方法。  相似文献   
68.
本文论述了汽车被动安全性研究在交通安全中的重要地位,采有多刚体系统动力学中的R-W方法建立了二维人体模型,推导了多刚体系统矩阵形式的运动学工程,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模拟汽车碰撞过程中人体运动响应的动画仿真程序,论证了计算机仿真技术在汽车被动安全性研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9.
为研究薄壁吸能钣件的抗撞性,基于动力显式有限元法和全因子试验设计,结合响应面方法建立了薄壁钣件的代理模型.以结构的比吸能为优化目标,采用序列二次规划算法对结构参数进行优化,找到吸能钣件的比吸能随钣件长度和厚度而变化的规律,得到了该薄壁钣件的最优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70.
为了研究一种新的多边形截面吸能部件的工程应用性,采用显式动力有限元方法模拟薄壁结构在轴向冲击下的屈曲,分别建立了圆形截面吸能部件、矩形截面吸能部件和新型吸能部件的有限元碰撞模型并在当前高速碰撞有限元分析中考虑材料的应变率效应.通过数值计算观察3种类型部件的变形模式和压皱力.数值计算的结果表明在重量相同、厚度相同以及长度相同的情况下,新型吸能部件与矩形截面吸能部件和圆形截面吸能部件相比在变形过程中吸收冲击能量的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