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以真核瞬时表达质粒pSVL为载体构建pSVL/GM-CSF真核表达质粒,用电穿孔法导入Cos-7细胞,以GM-CSF依赖株TF1为靶细胞,检测其生物学活性;将不同剂量的PSVL/GM-CSF质粒直接注射Ba1b/C小鼠股四头肌,动态观察小鼠血清中GM-CSF的表达;将pSVL/GM-CSF质粒导入K562细胞,观察GM-CSF对瘤细胞生长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构建的pSVL/GM-CSF真核表达质粒可在Cos-7细胞中有效表达GM-CSF;小鼠骨骼肌直接注射pSVL/GM-CSF(100μg/及200μg),在血清中可检出GM-CSF,在10~15d达高峰(8U/ml),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基础;导入GM-CSF基因的K562细胞可表达GM-CSF,且经GM-CSF基因修饰的K562细胞增殖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对造血细胞肿瘤单用GM-CSF应慎重,而与其它细胞因子联合应用可能是一个合理的方案。  相似文献   
62.
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癌性胸水细胞中影响免疫状态的 7种细胞因子的表达 ,初步探讨肿瘤局部免疫微环境对抗肿瘤免疫应答的影响 ,揭示肿瘤逃逸机制。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癌性胸水和结核性胸膜炎炎性胸水细胞中IL 2、INF γ、IL 1 2、IL 1 8、IL 1 0、IL 4、TGF β1mRNA表达 ,比较其差异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癌性胸水细胞中IL 1 0、TGF β1、IL 4表达者显著高于IL 2、INF γ、IL 1 2、IL 1 8,且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核患者表达的各细胞因子水平均较低 ,且各因子的表达细胞数量相互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性胸水细胞中Ⅱ型细胞因子表达者占主导地位 ,IL 1 0和TGF β1共同高表达 ,提示二者可能共同作用 ,参与形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63.
目的克隆人IL-12(hIL-12)p40和p35亚单位cDNA,构建人单链IL-12(rhscIL-12)融合基因,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进行表达。方法从经PDBu刺激的EBV转化的人B淋巴母细胞株NC37中提取mRNA,经RT-PCR分别获得hIL-12p40和p35亚单位编码序列的cDNA,运用重组PCR技术将两段基因通过一疏水性多肽接头(Gly4Ser)3DNA序列进行体外基因重组,构建rhscIL-12融合基因,将其插入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经脂质体转染COS7细胞进行表达,Westernb1ot进行分析。结果所克隆的hIL-12p40、p35cDNA序列和构建的rhscIL-12融合基因DNA序列均经测序得以证实,融合基因可在COS7中表达其产物rhscIL-12融合蛋白,其分子量为70KD,可与鼠抗人IL-12p40/p70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结论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rhscIL-12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和特性奠定了基础,也为rhscIL-12融合基因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64.
目的 研究穿孔素对不同肿瘤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是否一致 ,以确定肿瘤细胞对穿孔素的杀伤是否有抵抗作用。方法 大量培养LAK细胞 ,制备含穿孔素毒性颗粒的LAK细胞裂解物 ,用红细胞裂解试验证实LAK细胞裂解物的杀伤活性。培养穿孔素敏感的K5 6 2肿瘤细胞株和穿孔素不敏感的Hela、MGC80 3肿瘤细胞株 ,用流式细胞计数的方法研究LAK细胞裂解物对3种不同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红细胞裂解试验证实 ,LAK细胞裂解物具有杀伤活性 ;抗人穿孔素 (Humanperforin ,HP)McAbs可封闭LAK细胞裂解物对不同肿瘤细胞株的细胞毒作用 ;LAK细胞裂解物对K5 6 2细胞的杀伤是通过穿孔素依赖途径的。结论 穿孔素对K5 6 2、Hela和MGC80 3肿瘤细胞的杀伤明显不同 ,说明肿瘤细胞存在对穿孔素的抵抗机制。  相似文献   
65.
P53是维持细胞遗传稳定性,监控细胞周期正常进行的最重要蛋白分子。已经公认,P53参予细胞周期G1/SCheckpoint,诱导DNA损伤细胞周期阻留,促进DNA损伤修复,促使细胞分化或诱导DNA损伤细胞凋亡。最近研究证实,细胞周期中还存在多个Checkpoint,如G2/M、S、M和S/MCheckpoint,而且功能研究表明,P53是G2/MCheckpoint的最重要参予者,然而P53在细胞周期各时相的表达却未见深入研究。最近,我们选用人肿瘤细胞系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经不同条件诱导细胞凋亡(42℃1h),或处于对数生长期(37℃常规培养),或延缓生长(4℃6h)…  相似文献   
66.
B7.1是诱导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的一个重要共刺激分子,在肿瘤免疫、移植免疫、维持自身免疫及生理自稳中有重要作用。深入研究B71分子功能结构是阐明其调节T细胞活化机制,正确合理使用B7.1及其类缘分子治疗人体疾病的必要前提。B7.1抗体,尤其是抗B7.1分子亚区的抗体是进行这种研究必不可少的工具。目前市售的B;;抗体,仅与B7.1分子的一个表位反应,不利于进行B7.1抗原功能结构域的分析,有文献报道,现用的制备抗B7.1方法很难获得抗B7.1其它表位的抗体。而使用裸DNA免疫,能使宿主组织细胞长期持续表达其编码蛋白产物,并以天然…  相似文献   
67.
利用一组抗淋巴细胞亚群的单克隆抗体和免疫组化方法对63例进展期胃癌和肠癌组织中浸润单个核细胞,尤其是散在浸润淋巴细胞(主要是T淋巴细胞)的I_2(HLA—DR)抗原和OKT_9抗原的表达进行了分析。同时,无选择的选取了18例慢性胃炎和慢性肠炎活检标本做为对照。在癌肿标本中,散在浸润淋巴细胞的I_2抗原表达显著变异。少数标本中很难查见I_2~+T细胞,大部分病例只能查见少数细胞呈I_2~+。63例中仅有10例其I_2~+细胞占全部散在浸润淋巴细胞的10—30%,所有瘤组织中几乎无OKT_9~+浸润T细胞。这种表现完全不同于正常粘膜及炎症粘膜中的I_2~+浸润单个核细胞分布。这说明就大多数病例来说,肿瘤组织中浸润的T细胞多数是非活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