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6篇
公路运输   85篇
综合类   49篇
水路运输   28篇
铁路运输   26篇
综合运输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吕文江  彭江  朱永彪  王力  黄婷  张增平 《公路》2020,(3):248-252
通过拉伸试验、荧光显微镜试验和沥青旋转黏度试验确定聚氨酯(PU)改性沥青各组成原材料的最佳掺量及PU改性沥青的制备工艺参数。在此基础上,制备AC-13型PU改性沥青混合料,通过马歇尔试验确定在120℃条件下混合料最佳固化养护时间为4h,通过测试其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水稳定性,并和基质沥青混合料、SBS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对比,发现PU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均明显优于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其水稳定性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相差无几。在提高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方面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2.
湖北荆州市楚都大道海子湖特大桥为15跨一联的变截面PC连续梁桥,全长1 434m,主梁采用悬臂现浇法施工,利用挂篮在吊架上逐步合龙。该桥经6次分段合龙施工后才能最终合龙,合龙后梁体在多种因素影响下产生纵向变形,导致桥墩活动支座产生纵向偏移,需对影响支座纵向预偏量设置的各种因素进行研究。利用MIDAS有限元软件建立全桥施工模型,研究预应力、混凝土收缩徐变及温变因素对支座伸缩变形的影响,给出各活动支座预偏量设置值。结果表明:混凝土收缩与徐变对支座预偏量设置的影响最大,宜根据实测弹性模量和成桥10年计算支座的纵向位移;合龙温度偏差对支座纵向位移产生较大偏差;距离固定墩越远,各因素对支座的纵向位移量影响越大;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的影响,A0台和A15台支座预偏量分别为-214.9mm和182.9mm。  相似文献   
193.
王力 《中国水运》2009,(1):239-241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各种地下工程设施建设方兴未艾,而其中一些浅埋大断面地下结构因其结构和建设的复杂性往往成为工程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探寻经济、有效的施做方法成为必然。基于浅埋暗挖工法的浅埋平顶群洞暗挖工法是解决浅埋、大跨度、平顶地下结构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即结合国内最大的平顶浅埋暗挖地下结构─北京地铁13号线东直门车站地下方厅工程实例,探析了浅埋平顶群洞暗挖工法的原理和特点,以期对类似工程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94.
准确辨识交叉口交通状态是实施有效交通控制策略的前提. 传统交通状态识别方法是利用占有率、排队等统计数据设计指标实现状态识别,存在只能从单一角度刻画交叉口交通需求的问题. 对此,提出基于半监督哈希算法的交叉口交通状态识别方法. 从原始数据丰富特征入手,构建交叉口有效检测区域的图像化模型;将交叉口交通状态识别转化为图像搜索问题,利用监督哈希算法实现基于部分标签信息的图像搜索,进而得到交叉口的交通状态;最后,利用仿真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识别精度和速度上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5.
<正>1甘肃省汽车行业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现状针对甘肃省汽车行业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现状,甘肃省汽车行业职教集团(以下简称“集团”)的专家委员做了一项专门调查,据调查结果显示,甘肃省大多数职业院校实施示范性职教集团引领作用,构建了校企双主体管理体制。甘肃省各职业院校积极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工作,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和阿里巴巴新康众公司成立校企合作商学院,开设新康众校企合作班,创建职业教育“双元制”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6.
基于自动驾驶车辆(AV)和常规人驾车辆(RV)混合行驶的情况,在全速度差(FVD)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多前车和一辆后车的车头间距、速度、速度差、加速度差等因素,建立了适用于AV和RV 2种车辆的混行车辆跟驰模型;引入分子动力学理论定量化表达了周围车辆对主体车辆的影响程度;利用RV和AV混行场景跟车数据,以模型拟合精度最高为目标,对所有参数遍历寻优,进行标定;对比分析了混行车辆跟驰模型和FVD模型控制下交通流的稳定性,解析了车速对交通流稳定性的影响;设计了数值仿真试验,模拟了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2种常见场景,分析了混行车辆跟驰模型的拟合精度。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周围多车信息有利于提高交通流的稳定性;车辆速度越低交通流稳定性越差;考虑多车信息的分子动力学混行车辆跟驰模型可以提前获得整个车队的运行趋势,更好地模拟AV的动力学特征;与FVD模型相比,在城市道路条件下混行车辆跟驰模型中的RV平均最大误差与平均误差分别减小了0.18 m·s-1和13.12%,拟合精度提高了4.47%;与PATH实验室的ACC模型相比,在高速公路条件下混行车辆跟驰模型中的AV平均最大误差和平均误差分别减小了7.78%和26.79%,拟合精度提高了1.21%。可见,该模型可用于混行环境下AV的跟驰控制与队列控制,以及AV和RV的跟驰仿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