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9篇
综合类   35篇
水路运输   4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水中气泡运动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水下气泡的受力分析,建立气泡在水中运动的微分方程,通过数值方法进行简化求解,得出用水深表示速度的ω(h)解析关系式,用以描述气泡运动包括加速段的整个过程.气泡急剧加速上升阶段很短,与直径有关;上升的最终速度与气泡的直径有关,与水深无关;接近恒速阶段的起始速度与水深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2.
三峡库区土壤渗透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三峡库区流域的土壤物理特性、渗透特性、降雨强度与渗透能的关系等进行了实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各实验区不同地况下土粒比重基本相同,在2.65~2.70t/m^3之间,变化不大;对于土壤密度,林地较小,其次是草地,而裸露地相对较大;林地和草地孔隙率较大,渗透情形良好,孔隙率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建立了不同地况下降雨强度与渗透能的数学关系式。  相似文献   
63.
山区河流干支流交汇形式的重新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对干支流汇流口都只从斜接式交汇和Y型交汇两种形式来研究,这种交汇形式并未考虑到实际河型,因而这不能反映出山区河流汇流口的真实特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对传统的汇流口交汇形式进行重新分类和研究,诸多的天然河道资料显示,支流在交汇段基本上属顺直型,干流在交汇段则呈现出弯曲、顺直、或分汊的河型特征。因此,从河型角度对干支流汇流口分类,有着实际的意义。  相似文献   
64.
长江神仙桥码头工程对航道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研究了神仙桥码头工程的修建对航道的影响,通过工程修建前后水面线和流场分析计算,论证了修建码头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5.
澜沧江景洪大沙坝采砂方案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景洪水道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定床模型试验提出的采砂方案,采用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进行了水面线和流场分析计算,研究景洪水道采砂后通航条件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砂方案实施后该河段通航条件能基本满足通航要求。  相似文献   
66.
山体滑坡是指部分不稳定的岩土由于重力的作用沿山体边坡下滑并在一定的软弱结构面上剪切位移的现象。在水库、河流、港口或者海岸等具有一定水深的区域发生山体滑坡,将会产生巨大的水波沿岸传播,冲击涌浪会对船舶的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而落入水中的土石还会堵塞河道、恶化航道水流条件。本文通过河道模型试验,对滑坡涌浪作用下船舶通航安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试验研究得到滑坡涌浪在直道和弯道处的衰减规律,船舶横摇运动幅值与山体滑坡位置、滑坡量大小、船舶与滑坡点距离等因素有关,结合试验数据,为船舶航行安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7.
航道整治建筑物中的抛石丁坝水毁现象十分严重,其可靠性及使用寿命难以准确预测。针对这一问题,以非恒定流流量过程为控制条件,通过水槽物理模型试验,对"流量过程和最大冲深"这一组合进行了试验研究和计算方法研究,定义出抛石丁坝失效准则,采用基础统计理论,得出流量过程和最大冲深相结合的可靠度及使用寿命预测的概率模型计算方法。该方法对完善航道整治建筑物可靠度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还可为航道管理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8.
对形成弯曲的一般自然条件进行了分析 ,系统论述了冲积河湾成因研究的主要观点 ,给出了冲积河湾演变及优良整治线的一般特点  相似文献   
69.
对形成弯曲的一般自然条件进行了分析,系统论述了冲积河湾成因研究的主要观点,给出了冲积河湾演变及优良整治线的一般特点。  相似文献   
70.
为了保障船舶航行安全和维护航道通航效率,以大中规模剧动式岩土混合体滑坡及其涌浪为对象,在大量案例统计资料、物理模型实验、文献查阅及实地调研资料等基础上,根据滑坡变形破坏阶段和环境外力诱发因素研判山体滑坡发生概率,根据滑坡破坏变形阶段、滑坡涌浪规模、环境外力诱发因素、通航环境限制条件研判山体滑坡灾害的海事综合风险;根据其海事风险演变特征,提出以交通管制形式和限航等级为要素的水上交通管制模式,交通管制形式依据山体滑坡灾害发生概率确定,限航等级依据山体滑坡灾害综合海事风险而确定.研究结果表明:当山体滑坡灾害发生概率为0.6、山体滑坡灾害综合海事风险分别取值1.80和2.25时,应分别实施戒备性通航和限定通航形式的限制性通航;当山体滑坡灾害发生概率为0.72、综合海事风险分别取值2.16和2.70时,应分别实施限定船舶对象与限定通航时间相结合的限制性通航和禁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