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1篇
公路运输   31篇
综合类   37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城市公交优先发展策略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公交优先已从一个口号逐渐演变和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方针和任务.而公交优先发展策略的制定必须符合城市的发展理念和交通发展战略,因此有必要对影响城市公交优先发展策略的宏观因素进行分析,使其不偏离正确的方向,这也是推进城市公交优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2.
提出了一种基于视频跟踪的行人过街状态表达与分析方法。采用自适应的混合高斯背景模型实现复杂交通场景下的背景抽取,提取运动行人目标;通过扩展的Kalman滤波算法对过街行人进行跟踪,获取行人的运动轨迹;根据有限状态自动机理论将行人过街过程表达为连续的微观行为状态;在行人过街运动参数的基础上,对行人的过街状态进行推理并分析,得出合理的过街行为方式。通过实际无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视频跟踪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53.
为尽可能减少公交优先对社会车流干扰,提出一种不依赖公交检测信息,只考虑社会车流流量实现公交优先的信号配时方法。这种信号配时方法采用搭接公交相位,可充分利用社会车流的相位绿灯时间,既满足社会车流通行,还能使公交车获得更多绿灯时间。论文从绿灯时间组成和共用相位角度分析搭接相位的可行性,研究有利于公交优先的相位相序方法,并建立了信号配时参数模型,最终通过模拟验证说明该信号配时方法不仅能减少公交车延误,还可提高绿灯利用率、保障交叉口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54.
信号交叉口起动波模型修正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研究交通波理论中的起动波模型,发现传统起动波模型理论计算值与实际观测值偏差较大,认为导致传统起动波模型产生偏差的原因在于推导过程中采用了格林希尔治模型,因此论文采用格林伯模型对起动波模型进行了修正。修正后的起动波模型经交通调查数据检验,理论计算值与实际观测值近似相等,误差均不超过5%。修正后的起动波模型,可应用于信号交叉口车队起动过程分析和信号配时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55.
城市信号交叉口自行车及行人到达与释放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我国城市交通管理中,对城市信号交叉口处机动车、自行车和行人的混合交通流的有效组织是交通通畅运行的关键。在交通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城市信号交叉口自行车及行人的到达与释放规律,提出城市信号交叉口自行车及行人的到达分布模型,对城市信号交叉口自行车流的释放饱和流率、释放速度和行人步速进行标定,并对信号交叉口自行车流及行人的交通特性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可应用于城市信号交叉口混合交通控制及管理。  相似文献   
56.
研究了城市快速路交通状态转变时刻的确定方法。在分析快速路拥挤状态和不拥挤状态交通流参数特性的基础上,根据Dganzo等提出的交通流参数调整累计曲线,设计了一种用于确定交通状态转变时刻的方法:利用流量和时间占有率两个参数的调整累计曲线来判定快速路交通状态转变时刻。论文利用北京快速路系统的调查数据检验了该方法,得出的交通状态转变时刻与实际情况相符,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交通拥挤转变时刻的确定可以应用于道路交通状态判别、交通波理论研究以及现有交通事件检测方法的技术评价。  相似文献   
57.
为了解析交通流速度与密度关系,推导出了一组交通流参数物理意义明确且符合交通流特性的通用Logistic模型.从Logistic模型本质出发,讨论速度变化率的表达形式,结合交通流实际情况修正速度变化率并引入速度上确界概念,建立了一系列Logistic模型;通过改变取值,给出了模型参数变化对Logistic速度-密度曲线的影响,并细致讨论了参数的物理意义及获取方法;最后分别采集区段和断面的全交通状态数据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模型3对2组数据的拟合优度分别为0.931 3和0.970 4,该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不同状态下的交通流特性.  相似文献   
58.
高速公路或者快速路交通流的运行数据中常常可以观察到数据间隙现象,相应的交通流参数关系图中(如流量—密度图)会发现某些变量发生了“跳跃”式的变化.传统的交通流模型无法处理这种现象,突变理论则给出了合理的解释.本文总结了数据间隙的研究,介绍了突变理论的基本内容,综述了国内外应用突变理论解决交通流数据间隙问题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展望了突变理论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59.
车队离散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多点摄像法”对长春市的2个路段交通流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数据处理, 给出了车队离散过程中的多点流量图式以及多段的车速分布。用实际观测数据所得的流量图式与TRRL的流量图式进行对比, 分析异同。还对车辆行驶速度及行驶时间分布进行了拟合, 分析了各离散模型的适用范围。最后对车队离散进行计算机仿真, 得出了满意的结论  相似文献   
60.
对交通流理论的再认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交通流理论的发展历史进行了阶段划分, 归纳了经典交通流理论的研究内容和理论体系, 提出了新的交通流理论的体系框架, 总结了交通流理论研究的思想方法, 从交通运输工程发展的需求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支持两个基本条件出发, 分析了交通流理论发展的趋势, 指出了交通流理论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