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30篇 |
免费 | 17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349篇 |
综合类 | 194篇 |
水路运输 | 149篇 |
铁路运输 | 128篇 |
综合运输 | 2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20篇 |
2022年 | 23篇 |
2021年 | 34篇 |
2020年 | 24篇 |
2019年 | 40篇 |
2018年 | 48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18篇 |
2014年 | 31篇 |
2013年 | 33篇 |
2012年 | 39篇 |
2011年 | 41篇 |
2010年 | 41篇 |
2009年 | 40篇 |
2008年 | 30篇 |
2007年 | 45篇 |
2006年 | 33篇 |
2005年 | 36篇 |
2004年 | 43篇 |
2003年 | 24篇 |
2002年 | 34篇 |
2001年 | 24篇 |
2000年 | 30篇 |
1999年 | 26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01.
客流分析是轨道交通运营组织的基础,传统的客流分析方法无法从海量的乘客历史出行大数据中提取与挖掘乘客出行规律和特征。大数据可视化为获得洞察大规模复杂客流数据能力提供支撑。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实际运营需求,从客流认知、可视化、人机交互的综合视角出发,基于GIS地图、网络迁徙图、日历图、散点图、弦图等可视化图形,研究大规模复杂网络OD客流、断面、进出站和换乘客流大数据可视化的运营需求关键技术与实现方法。对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客流大数据进行实例分析,可视化展示结果有利于运营管理人员掌握网络客流时空变化特征以及演变规律,为制定科学行车与客运组织方案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2.
在现有城市交叉口单点定时及感应信号控制方式中,相位交通流线不能动态组合,在交叉口各流向车辆到达波动较大的情况下,部分流向将产生绿灯损失.为了减少车流到达波动较大交叉口的通行时间损失,提出一种新的相位流线动态组合控制策略.通过引入交通流线相容性概念,将交通流线向量化并进行向量计算寻找相容交通流线.采用流线的逻辑运算确定可行相位组合,以相位绿灯损失最小为原则,得到周期最优控制相位流线组合.该方法能适应交叉口进口流线车辆到达随机波动较大的状态下,实时生成控制相位的流线组合,减少交叉口延误,提高通行效率. 相似文献
204.
城市单向交通规划方案的能效判别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向交通组织规划改变了车流原有的运行状态,使得路网中各路段的交通流量和行车速度发生变化,车流在规划区域的能源消耗和废气的排放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在已知规划区域节点0D的条件下,假定影响车辆排放因子的其他因素不改变,通过交通仿真获得单向交通规划方案的各路段的交通流量和运行车速,利用能源消耗模型和车辆排放模型,计算出单向交通和双向交通组织状况下的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量,再运用比值法建立了单向交通规划方案的能效判别模型,对单向交通规划方案的能效进行判别. 相似文献
205.
爆炸荷载作用下岩溶区隧道围岩变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采用国际上常用的爆炸荷载的计算模式,计算了朝东岩隧道爆破时的爆炸荷载,采用Ansys大型有限元程序分析了岩溶地区隧道顶部有溶洞的围岩在爆炸荷载瞬息作用下的变形,分析结果认为:以朝东岩隧道为例,当溶洞直径为4m时,岩溶洞边缘离隧道顶部小于3m时,在爆炸荷载瞬息作用下,隧道顶部与溶洞将会贯通,产生施工危害。 相似文献
206.
207.
智能驾驶是工业革命和信息化结合的重要抓手,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世界新一轮经济与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本文详细阐述了全球和我国智能驾驶的发展现状、特点和智能驾驶的优缺点。在分析国内外智能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管理现状的基础上,为各地方政府开放智能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提供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8.
209.
考虑路径阻抗的动态变化, 定义了网络初始荷载; 以事故持续时间为变量, 采用前景理论确定了网络负载重分配的方式; 根据交通流密度熵构建了耗散结构模型, 并与负载分配过程相结合确定了各路段的交通流密度熵变化率; 构建了基于聚类分析的交通事故影响范围分区模型, 通过仿真试验探讨了不同初始荷载和事故持续时间对分区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 在交通量基数为800 pcu·h-1时, 事故持续时间从20 min增加到30 min, 直接影响区有向路段由3个增加到6个, 间接影响区有向路段由5个增加到18个, 说明受事故影响路段的熵处于快速上升阶段, 路网的级联失效不明显; 随着交通量基数增加到1 000 pcu·h-1, 事故持续时间从20 min增加到30 min, 直接影响区有向路段由8个增加到19个, 间接影响区有向路段由16个增加到21个, 说明交通量对路网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直接影响区。可见, 不同交通情况下, 各有向路段受到事故路段的影响程度明显不同, 随着事故持续时间与初始流量的加剧, 路网中有向路段的受影响程度均增大, 因此, 采用交通事故影响范围分区能够精细地描述道路运行状态的动态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210.
公路建设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与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提出了公路交通建设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和弹性系数的4种新的计算模型:生产函数模型、对数。线性模型、线性。对数模型和线性与对数的混合模型,并对其进行了详细地讨论,导出了他们的计算公式,利用混合模型,对我国从1980年至1999年公路建设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和弹性系数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投资交通建设比投资其他建设更易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