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51篇
综合类   16篇
水路运输   4篇
铁路运输   6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山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各类复杂的组合线形设计更为常见,例如直线与平曲线间组合或不同平曲线间组合。驾驶人在相邻组合路段行驶时会感知到线形的变化,引起驾驶行为的改变,最终车辆的纵向加速度也会随之改变。频繁的加减速行为会引起驾驶人不适,甚至形成安全隐患。目前针对相邻组合路段驾驶行为的研究中,关于加速度的研究主要基于路段特殊点进行计算。随着驾驶模拟技术的发展,高仿真驾驶模拟器为高速公路的设计评估提供了更好的数据及试验条件支撑。在高仿真驾驶模拟器中,基于湖南省永吉高速公路道路设计参数及周边地形环境参数,构建山区高速公路的三维虚拟模型,以山区高速公路中的相邻组合路段为研究对象,获取山区高速公路组合线形路段的车辆纵向加速度数据,提取加减速事件后,基于驾驶人的加减速行为,采用混合Logit模型,分别判定道路线形层和驾驶人层的影响,研究组合线形对驾驶人纵向加减速选择的具体影响变量以及变量的影响范围。研究结果表明:下游路段最大曲率、上游路段圆曲线段比例、下游路段变坡点数量、下游路段曲线数量、上游路段平均曲率和当前位置曲率等对驾驶人加减速行为有显著影响;通过对比混合Logit模型和多元Logit模型,指出驾驶人层面对模型结果的影响显著。研究结果提供了一种山区高速公路连续纵向加减速行为的建模方案,并可为研究驾驶人在复杂线形条件下的纵向加速度选择行为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2.
驾驶人在驾驶车辆的过程中总会面临由自身或外界条件所带来的或高或低的风险,即驾驶风险,通过对驾驶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及评估是对风险进行管理的有效对策,明确由人为因素(即驾驶人个体特征及驾驶行为)所带来的驾驶风险并对驾驶人进行安全管理尤为重要。为了全面了解各类危险驾驶行为和各种驾驶人群体的驾驶风险行为研究进展,对驾驶风险领域重点问题进行了总体概述。从驾驶人个体特征及驾驶行为的角度出发,探究了驾驶风险领域目前的研究现状,并利用科学知识图谱展示驾驶风险领域研究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通过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获取了3 406篇在1986~2020年(截至2020年2月29日)间出版的驾驶风险研究相关英文文献,共涵盖8 684位作者及6 018个关键词,基于科学知识图谱对该领域文献进行梳理与分析。结果表明:驾驶风险领域的国外研究在驾驶人选择方面主要从年轻驾驶人、老年驾驶人、新手驾驶人及职业驾驶人的角度进行切入,重点围绕酒驾、药驾、分心驾驶及疲劳驾驶等主题开展研究。与国外研究相比,中国在分心驾驶、疲劳驾驶领域的研究相对丰富,而针对酒驾、药驾的研究试验手段较为单一,研究不够全面;在研究对象的选取上,有必要进一步增加老年驾驶人及新手驾驶人的深入研究,包括老年驾驶人适驾性评估与教育培训,以及新手驾驶人驾照分级制度的可行性探索。在研究方法方面,国外常见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驾驶模拟器试验、实车试验以及自然驾驶研究等,而中国在自然驾驶研究领域尚未充分开发利用;未来应考虑多种方法相结合并从不同角度促进对驾驶行为及驾驶风险的全面理解。  相似文献   
13.
为综合考虑车队安全氛围与驾驶员多种个人特征对公共汽车交通事故发生的影响,设计了营运驾驶员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车队的安全氛围,驾驶员的个人信息、健康状况、睡眠状况、驾驶行为与驾驶愤怒.对公交客运企业的13个车队,共计844名驾驶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双层Logit模型用于分析车队特征与驾驶员个人特征对事故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车队层面,安全氛围对交通事故发生有显著影响,可解释约9.2% 的模型方差;在个人层面,驾驶员年龄、在所调查企业工作的时间、睡眠状况、普通违规行为、侵略违规行为、失误驾驶行为、积极驾驶行为以及驾驶愤怒对交通事故发生均有显著影响.基于随机森林中的平均准确度下降方法对显著变量的相对重要度进行了排序,结果显示,驾驶行为与睡眠状况是对驾驶员事故发生贡献最高的因素,车队安全氛围次之;其中4类驾驶行为对事故的累积贡献率为68.2%.研究结果可为公交客运企业安全管理与驾驶员安全教育提供理论基础,安全教育应给予对事故贡献度高的因素教育优先权.   相似文献   
14.
15.
16.
通过总结轨道交通在城市发展中的引导作用,分析影响其作用发挥的诸多因素,结合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的城市化、机动化等问题,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信控交叉口的服务水平和安全相关,然而服务水平与不同事故碰撞类型的关系需要深入研究.采集了美国中佛罗里达164个4肢交叉口3年的事故,并重点分析追尾与左转事故.由于信控交叉口服务水平与事故在早高峰、平峰、晚高峰差异较大,且服务水平与事故碰撞类型在同一交叉口不同进口道的分布差异较大,因而在交叉口进口道层面建立随机参数负二项模型研究不同时段服务水平与追尾、左转事故的关系.结果表明,信控交叉口的服务水平与追尾事故显著相关,服务水平由D提高到A,追尾事故减少,并根据追尾事故与服务水平的关系,将服务水平划分为3个等级,A-B最安全,C较安全,D-F最不安全;不同时间段同一服务水平对追尾事故的影响规律不同;服务水平与左转事故不相关.   相似文献   
18.
传统安全分析模型在微观层面建立,将路网中相邻的交叉口和路段分解为两类独立的研究单元分别进行研究.密集路网中城市主干路交叉口间距小,相邻的路段与交叉口交通运行相互影响,难以划分路段与交叉口.交叉口间距和道路两侧路网形态是影响主干路安全的重要因素.传统模型分别针对路段和交叉口事故进行研究,无法分析这两个因素对主干路的整体安全影响.基于上海市21条城市主干路,将相邻路段和交叉口依据道路横断面和交通运行特征组合为118个中观单元,并计算了中观单元两侧道路的路网形态.考虑到来自同一主干路的中观单元几何设计和交通特征互相关联,建立随机效应负二项模型.分析了交叉口间距和路网形态对主干路的安全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不规则方格路网和混合型路网,位于方格路网中的主干路事故数较少;交叉口间距越长,主干路事故越少.中观分析方法克服了传统安全分析模型中研究单元划分及影响因素分析的问题,为城市主干路设计及路网规划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广西荔浦至玉林的高速公路为工程背景,根据当地历年水文观测数据,进行了南流江大桥的相关水文计算,包括设计洪水水位、水量、桥面最低设计高程、桥梁最小净跨径和墩台最低冲刷线标高等数据验算,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手机和汽车大量走进人们的生活,手机功能不断丰富,人们对手机日益依赖,驾车频率和时长的提升,使得驾驶时使用手机行为频发的同时变得更为复杂,这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了巨大挑战。在世界范围内,驾驶使用手机导致的分心驾驶所引发的安全问题十分严峻。而我国分心驾驶交通事故的数据报告、相关的事故记录及官方报告缺失,相关研究内容和方法落后,因此,本研究基于"驾驶使用手机行为的问卷调查",了解和分析了我国驾驶人的驾驶使用手机行为现状,使用动机以及治理方式的接受情况,为防治驾驶使用手机行为提供了可行建议。结果显示,日常的手机使用习惯在驾驶时的投射十分明显,日常对手机依赖性较高,驾驶时同样较高;日常的手机功能使用喜好与驾驶时高度相似。此外,研究发现严苛而清晰的法律有助于降低驾驶时使用手机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