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2篇
  免费   21篇
公路运输   376篇
综合类   238篇
水路运输   178篇
铁路运输   178篇
综合运输   3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简要分析了中国客运专线的特点以及目前机车过分相方案存在的缺点。然后从系统构成、系统功能、工作原理以及运行试验等方面详细介绍了一种新型地面自动过分相系统。通过运行试验表明:该新型地面自动过分相系统能够保证动车组在各种运行工况条件下,切换开关合分闸引起的过电压不会造成绝缘破坏,合闸电涌不会造成保护误动;动车组进出中性段与切换开关合分闸瞬间不会影响对信号脉冲的判读,通过后能够自动恢复正常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202.
本文介绍了汽车驱动防滑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控制方式。  相似文献   
203.
朱超宇  袁鑫  田石柱 《公路》2021,66(11):154-160
为了研究碳纤维(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板增强钢筋混凝土板梁的力学性能,基于CFRP板的混合锚固提出了改进的混合锚固方案(Improved Hybrid Bonding,IHB),并采用该种锚固方案对不同附加锚固位置下对增强梁受弯性能的影响展开了研究.采用了三点弯曲的加载方法对CFRP板增强梁进行了性能试验,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试验梁进行了数值分析,并引入了不用界面本构模型来模拟附加锚固措施的各种边界条件.从试件破坏形态、裂缝扩展状况、荷载挠度关系、CFRP板—混凝土界面剪应力等方面,对比分析了试验结果和有限元模拟结果.研究表明,采用本文提出的IBH附加锚固方案可有效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且当采用与试件F—B相同锚固位置时混凝土梁的承载能力更高;IHB—CFRP板增强结构的界面剥离破坏表现为表层混凝土的剥离,且主要集中在跨中锚固件位置附近.  相似文献   
204.
6月底的一天晚上,8名香港大学生兴致勃勃地乘坐一辆面包车在魔鬼城旅游观光时,车被陷进软土中,怎么都出不来.  相似文献   
205.
1999年4月江苏省汾水至灌云高速公路被确定为公路土工合材料应用示范工程。为此专门成立了一个执行和研究班子,展开了对公路工程中土工合成材料主要用于路基加筋、过滤和排水、路基防护和路面裂缝防治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6.
提出了奥迪轿车车门铰链支座的辊锻成形新工艺。对新工艺方案和设计要点进行了分析。经生产实践验证,它具有锻件尺寸精度高、表面质量好、节省原材料、经济效益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7.
泥巴山隧道斜井洞口段施工过程三维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有限元三维数值分析方法作为研究手段,模拟斜井洞口段施工,分析斜井开挖对岩石受力状态的影响,以及结构本身的受力状况,提出了支护体系的优化设计方案,为特长公路隧道斜井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8.
分析了一种基于wi-Fi无线网络搭建的网络平台,该平台是可以实现远程无线隔离开关控制、数据采集接收和发送、实时视频画面监控等多种功能的集合综合业务系统。  相似文献   
209.
独立车轮动力转向架纵向耦合蠕滑导向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某型100%低地板轻轨车采用独立车轮动力转向架的导向机理进行分析。认为独立车轮动力转向架一侧的前、后2个车轮与轨道的接触处会因转向架前、后"轮对"发生横移和摇头而出现纵向蠕滑,产生纵向蠕滑力;在纵向蠕滑力矩的作用下,转向架前、后"轮对"将反向摇头和横移,从而使独立车轮转向架实现导向功能。通过定性分析、公式推导和动态仿真,论证了纵向耦合蠕滑导向理论的正确性,公式计算和动态仿真的结果均与定性分析的结论一致。纵向耦合能够使独立车轮动力转向架获得导向能力;实现纵向耦合的方式可以是机械的,也可以是电气的;纵向耦合独立车轮转向架的导向能力不如传统轮对转向架。  相似文献   
210.
针对我国动车组关键引进部件轮对的疲劳强度试验还未形成完整规范的现状,归纳总结德国、意大利、日本、中国轮对疲劳强度试验情况,分析各自的优点及不同之处。在此基础上,为我国轮对疲劳强度试验台的建设,以及制定高速客车、动车组轮对疲劳强度试验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