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6篇
公路运输   17篇
综合类   5篇
铁路运输   9篇
综合运输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基于强度折减法的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广东某浅埋偏压小净距高速公路隧道,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基本原理,研究隧道施工过程中各施工工序的安全系数动态变化过程,并对极限状态下关键施工工序的围岩塑性区与隧道围岩位移进行分析,结论为:隧道左洞第一步开挖时,由于中岩柱的出现,其安全系数最小,为最危险施工步,其次为两个洞室临时岩柱上台阶开挖;施工中中岩柱、洞室左拱腰和右拱脚出现大量塑性区,为围岩应力危险区域;中岩柱水平位移在施工过程中呈现出左右往返变化,右侧隧道竖向位移及其上部地表沉降较大,为监控量测重点部位。  相似文献   
12.
高烈度地震区隧道洞口段穿越软硬交界面易遭受严重破坏,基于成兰铁路隧道工程,对洞口段软硬交界面隧道动力响应规律及其抗震设防措施展开一系列研究,得出双线铁路隧道洞口段穿越软硬交界面铁路隧道结构的动力响应规律;在基覆交界面处对比分析隧道减震层与渐进式注浆加固两种方案,得出在强震作用下隧道围岩渐进式注浆方案对衬砌结构具有良好的抗减震效果,大大减小隧道衬砌变形和应力峰值的结论。而隧道减震层方案对衬砌结构抗震性能提升较小,右线隧道拱腰和左线隧道拱腰受力最大,需加强隧道结构抗震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太沙基松动土压力理论是基于浅埋地层这一基本假定建立的,其对于城市深埋地层不具备适用性。在深埋土质隧道土拱效应完全发挥情况下,考虑主应力轴旋转修正无黏性土侧压力系数计算方法;基于有限差分数值平台开展不同埋深、不同内摩擦角下的有限元模拟确定深埋黏性土层的破坏模式。给出考虑主应力轴旋转和内摩擦角对松动区高度影响的深埋无黏性土、黏性土地层的松动土压力计算公式,以实现对城市深埋土质隧道上覆土压力的准确计算。修正公式计算结果与文献、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深埋情况下,无黏性土层松动土压力修正公式计算结果与文献结果吻合良好;土体强度参数会对黏性土松动区高度造成影响,即随着内摩擦角的增大,松动区高度不断减小;黏性土层松动土压力修正公式计算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4.
在软弱破碎围岩进行隧道开挖时,采用台阶法施工往往比cD法、CRD法等分多部开挖法要更加危险,容易产生大变形,塌方等事故,但由于它工期短、施工方便而常常为施工单位应用。依托人和场隧道,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台阶法上台阶开挖高度进行优化,以对台阶法进行适当优化。通过对比0.55H、0.60H、0.65H、0.70H、0.75H五种不同的开挖高度对隧道初衬和围岩的影响,得出在施工中采用0.65H的台阶高度是良好的,为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5·12”汶川地震对都汶公路多座隧道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破坏。通过对都汶路、绕坝路等15座隧道震后调查、资料收集与分析,提出了隧道震后各种修复措施并分析了其使用效果。浅析了山岭隧道的抗减震原则和措施,对此进行了相应的总结。总体而言隧道震后修复措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对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隧道应从规划、设计阶段采取合理的抗减震措施。  相似文献   
16.
汶川地震公路隧道震害启示   总被引:53,自引:1,他引:52  
在对都汶(都江堰-汶川)公路高速路段18座隧道进行震害调查的基础上,系统描述了隧道的各种震害形式,分析了震害产生的原因,并对隧道震后修复原则提出了相应的建议.震害表明:地震引起隧道破坏的外因,除地震动外,还有坡面失稳和断层错动引起的灾害.研究结果可供隧道抗震设计、灾后恢复重建和有关规范的修订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地下硐室群施工风险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为快速准确评判风险因素,预防施工安全事故,利用概率神经网络(PNN)和层次分析法(AHP)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并研发硐室群施工风险评估软件。通过统计分析硐室群施工风险因素,设置工程地质、自然、设计施工和管理4个一级风险因素,23个风险控制指标,建立针对硐室群施工的风险指标体系。收集典型样本数据后,基于PNN对施工风险等级进行评判,同时采用AHP定量分析风险因素权重,迅速捕捉风险点,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并优化施工方案。运用研发软件对重庆轨道交通18号线歇台子站硐室群施工进行风险评价,得到风险概率等级为Ⅳ,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重点监测和控制地下水、围岩等级和支护及时性等带来的影响,实例评价结果与现场情况相吻合,验证了该评估软件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研究表明:针对硐室群施工建立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能有效预测风险级别,实时指导施工过程,确保地下硐室群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8.
偏压连拱隧道围岩变形的现场监测与分析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申玉生  赵玉光 《公路》2005,(4):194-198
结合宜(宾)水(富)高速公路鞋底坡双连拱隧道施工过程,通过对偏压连拱隧道的围岩变形进行现场监测与分析,获得了隧道围岩在地层偏压条件下。各施工阶段的地表沉降、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情况,有效地控制了隧道围岩变形。通过对量测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出:在偏压连拱隧道施工过程中,隧道初期支护变形整体由左洞向右洞方向偏移;对隧道围岩变形影响最大的工序发生在隧道旌工由单侧过渡到双侧施工时。在施工过程中偏压连拱隧道的现场测试与分析,不仅为隧道的支护体系设计优化提供依据,而且还可以指导隧道现场施工,所得的数据和结论可为同类隧道的设计,施工和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依托昆明地铁#4线火车北站基坑工程,对超深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进行数值模拟,探讨了不同成槽顺序与泥浆重度下槽壁位移与地表沉降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泥浆重度是成槽稳定的关键因素,而成槽顺序对周围土层位移影响较小;采用聚丙烯酸钠代替传统CMC作增黏剂配制新型环保聚合物泥浆,通过现场泥浆配置试验方法,确定了泥浆配比合理参数;通过超声波检测及后续观察,验证了泥浆重度是保证槽壁稳定性与成槽质量有效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20.
圆形隧道洞身衬砌结构内力地震动力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隧道结构内力是衬砌结构检算的依据。论文采用ABAQUS软件对隧道洞身在纵向正弦地震波作用下,对结构内力的效应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内力在静态时的正负情况,影响其在动力状态下的响应规律。同时,静力分析的主控检算断面仍然是动力分析的检算断面,设计应结合动力分析内力时程曲线的内力极值,开展结构检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