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19篇
综合类   9篇
水路运输   4篇
铁路运输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降低城市轨道施工对交通流的影响,建立了基于可靠度的施工区形式及建设时序综合优化模型.施工区的规定阈值时间与实际行程时间之差大于零的概率为可靠度,分别建立交叉口及路段施工区的可靠度模型.定义可靠度与施工时长之积为施工效率系数,以全施工周期效率系数折减最少为目标,建立施工区建设方案综合优化模型,优化施工区形式及建设时序.西安市轨道交通汉城南路站方案的测试结果表明,施工区形式及建设时序会使道路交通可靠度产生不同程度的折减.该方法可为城市轨道交通施工方案的制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2.
汪强  赵睿新 《中国水运》2006,4(7):109-110
就地铁项目的信息门户的内涵、结构、功能及其使用进行研究,提出在当前地铁工程项目建设中推广运用项目信息门户所应注意的问题,并对其具体实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3.
陶素娟  周睿 《铁道车辆》1999,37(2):5-8,17
介绍了PW-200型转向架设计技术参数,结构特点,动力学计算和试验分析。  相似文献   
34.
为模拟交通荷载,引入并改进三车道元胞自动机得到汽车荷载作用位置的随机动态变化,同时利用汽车动力模型、列车-钢轨-隧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得到交通荷载量值随时间的动态变化。首先建立叠合式公轨隧道有限元静力模型并进行分析,随后将交通荷载导入公轨隧道有限元模型中,对公路隧道衬砌的动力响应进行分析,获得衬砌的水平应力时程曲线、最大应力响应值和振动加速度,并获得不同隧道布置形式下最大加速度分布曲线、最大应力分布曲线。为减小公路隧道底板拉应力,对2种隧道之间的垫层布置形式进行了措施优化,最后对垫层与动力响应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静力条件时铁路隧道造成公路隧道下部刚度差异,不同铁路隧道布置形式会分别加剧或减小公路隧道底板拉应力;动力条件时动力响应值在2种交通荷载共同作用时达到最大值,其中最大拉应力为2.77 MPa,与静力分析相比增加了7.36%,且公路隧道最大振动加速度由列车荷载控制;不同的铁路隧道布置形式下公路隧道的最大振动加速度和拉应力大小及发生位置有所不同,铁路隧道分开、合并布置时,最大振动加速度分别出现在两侧隧洞跨中和公路隧道中墙处,前者最大拉应力值约为后者的1.5倍,且其最大拉应力出现...  相似文献   
35.
睿衡 《摩托车》2004,(12):29-29
变速器被卡死的故障表现为:在变速器已挂入某挡位,离全器处于分离的状态下,变速器齿轮却不能单独转动,遇到这种情况,必须立即检查,排除,否则会加剧机件的损坏。造成变速器被卡死的原因有:  相似文献   
36.
客车车身隔热性能直接影响客车的乘坐舒适性和动力经济性,就客车设计特点,介绍提高客车车身隔热性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7.
城市轨道交通虽有诸多优点,但其可达性差。而自行车交通灵活、可达性强,两者如果能有效地衔接则非常符合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交通发展战略。基于多式联运理念,提出城市轨道交通(Urban Rail Transit)+自行车交通(B icycle Traffic)模式(简称U&B模式),引入SWOT分析法系统分析发展中国特色U&B模式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提出相关策略改善其劣势和威胁因素。对于促进我国自行车交通与城市轨道交通实现无缝衔接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8.
为优化降雨天气下单点交叉口交通控制的效率, 引入了降雨修正系数, 建立了单点交叉口交通信号配时方法; 应用行动分析软件分析降雨天气交叉口处的高精度视频, 以标定饱和流率、损失时间和到达车速等参数的变化特征, 提出了饱和流率、损失时间与到达车速的降雨修正系数; 建立了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优化模型, 计算了各降雨等级下的修正系数; 构建了基于VISSIM仿真测试环境, 评估了提出的模型优化降雨天气下单点交叉口交通信号控制的效果, 分别比较了采用优化后参数的定时配时与感应配时对采用原参数的定时配时方案的交通运行效率。分析结果表明: 小雨、中雨与大到暴雨天气下的平均车头时距分别比正常天气增加了0.314%、1.256%、2.871%, 平均损失时间分别增加了1.042%、2.829%、3.424%;在流量低于600pcu· (h·lane) -1时, 改进的感应控制方案效果较好, 比采用原预设参数方案的车均延误降低了12%~23%;当流量高于600pcu· (h·lane) -1时, 采用改进的定时控制方案效果较好, 车均延误比原方案降低13%~25%, 并可在临近饱和与过饱和状态时推迟锁死状态的产生, 车均延误最低。   相似文献   
39.
通过建立高速公路网救援站的设立原则和基本假设,对高速公路网进行差分,化线为点,采用实际改良的Dijkstra算法进行最短路径计算,并基于贪心算法进行道路节点站桩法筛选,得出1套实际可行的救援站点优化布置模型。此模型考虑了实际高速公路网的特点,计算快速,并对各种拓扑的路网具有普遍适用的特性。  相似文献   
40.
介绍6HHI—EⅡ柴油发动机的正时喷射率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