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7篇 |
免费 | 17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303篇 |
综合类 | 74篇 |
水路运输 | 133篇 |
铁路运输 | 117篇 |
综合运输 | 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27篇 |
2021年 | 29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45篇 |
2018年 | 35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25篇 |
2013年 | 33篇 |
2012年 | 24篇 |
2011年 | 25篇 |
2010年 | 29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20篇 |
2006年 | 22篇 |
2005年 | 33篇 |
2004年 | 22篇 |
2003年 | 24篇 |
2002年 | 21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22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4篇 |
1987年 | 2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1.
文章基于WebGIS技术,研究了铁路线路三维场景构建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工程实践中。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构建了铁路线路三维带状地理环境;对铁路工程要素模型进行参数化建模,并将建筑信息模型(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与三维地理环境场景进行交互定位;基于ArcGIS Online平台,实现某条铁路线路三维场景的发布、在线浏览、空间分析等功能的应用。 相似文献
212.
借鉴高速磁浮交通长定子直线同步电机驱动技术,文章提出了一种“轮轨+永磁”或“轮轨+超导磁体”的轮轨新概念转向架,其主要特征是将传统轮轨车辆的车载驱动系统转移至轨道,可在保持轮轨支撑导向和运输能力的同时,实现车辆的大幅度减重。基于新概念转向架的总体方案和技术特点,以地铁车辆应用为例,对比B型地铁车概述了其减重和牵引节能效果,并通过动力学性能分析和轮轨磨耗计算,对方案可行性和减磨效果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213.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时序是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合理的建设时序方案不仅可以为城市的发展、城市交通的规划提供决策依据,而且可以拉动城市经济增长,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为了使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时序更为合理,提出一种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时序研究方法。首先筛选出轨道交通建设时序的5个指标,并通过对指标的分析提出量化公式,采用主观赋权法(9标度法)和客观赋权法(熵权法)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从而确立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时序;然后以南京市轨道交通为例,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计算的结果与规划结果总体一致,在个别线路上能更好地表现出线路的问题。 相似文献
214.
新建盾构隧道垂直下穿对既有隧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某新建盾构隧道拟近距离垂直下穿苏州地铁1号线区间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盾构隧道施工过程进行三维弹塑性数值模拟,分析不同间距时新建隧道垂直下穿对既有地铁隧道的影响。结果表明:应力、弯矩、轴力和土层位移均随着开挖步的增加而增加;新建隧道开挖对既有隧道的影响在3倍新建隧道直径范围之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新建隧道垂直下穿既有隧道的间距应大于0.8倍新建隧道直径,否则,应采用改变施工参数、加固既有隧道周围土体等施工措施,降低既有隧道截面的应力、弯矩、轴力和土层位移的增加值,确保既有隧道结构的安全和新建隧道的顺利掘进。 相似文献
215.
216.
秦海岩 《变流技术与电力牵引》2014,(3):I0001-I0001
2013年,全球光伏市场新增装机容量超过36GW,中国以新增并网容量11.3GW成为当年增量最大的市场;2013年,我国新增电力装机容量超过90GW,其中火电装机40GW,而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装机总容量不到26GW,新能源电力的发展远赶不上以火电为首的传统化石能源电力的增速。 相似文献
217.
秦晓光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9,22(6):80-84
在软土地区的现代有轨电车线路设计和建设中,深厚软土地基合理处理方式是其难点和重点。针对实际工程建设需要,通过调研、数值计算、理论分析、试验研究等方法,提出了道床板-减沉疏桩一体化桩板结构设计方案。介绍了一体化桩板结构的特点,计算分析了其沉降变形控制能力,通过实验室试验得到了5年后路基的最大沉降量。通过对上海松江现代有轨电车线路的现场监测,得到了路基的年沉降变化量。路基沉降量的计算值、试验值和现场监测值三者较为接近,证明了一体化桩板结构设计方案可有效控制软土地区现代有轨电车轨道基础长期不均匀沉降,能够减少对地下管线的影响,可降低建造和维护成本。 相似文献
218.
219.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