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横向力系数μ是计算平曲线半径和超高的重要参数,我国道路路线规范仅从人体舒适度方面给出了μ取值的定性影响表述,缺乏定量的数据和试验支持.为此,从多体动力学角度出发,构建精确的车辆、道路、驾驶员模型,利用Adams/Car仿真工具研究横向力系数μ的变化规律.通过仿真试验与理论公式相结合,得到以下结论:从车辆整体横向力系数来看,理论推导公式与动力学仿真结果具有高度相关性;仿真得到了横向力系数在各车轮处的分布规律,指出弯道内侧后轮是横向抗滑的最不利位置;以最不利车轮处的μw为指标,从轮胎路面力学角度定量解释了规范中用于计算圆曲线最小半径的μ取值. 相似文献
22.
目前公路中央分隔带(简称中分带)防眩高度的计算是近似的,没有很好考虑公路线形、视线及中分带的动态三维特点.为得到公路沿线各桩号可确保防眩效果的中分带高度值,假设车辆灯光照射范围是以前照灯连线中心为顶点的棱锥体,建立算法模拟了实际行车过程灯光范围的空间变化;提出了车辆处于道路上任一点时受眩光影响的视点坐标集合的求解方法.以中央分隔带顶点恰好位于视点与灯光发射点连线上为原则,利用Matlab编程依次计算得到任意桩号位置的中分带防眩高度值.算例表明,本方法可以直接得到路段各桩号的中分带高度结果;并且只要有相关道路设计资料,便可以进行中分带高度计算与分析. 相似文献
23.
分析了各种三角网生成算法,选定逐点插入算法进行三角构网,并对该算法进行了优化处理。在数据点集不变的情况下,提出了交换对角线的算法以进行数字地面模型的建构,使得数模成果真实地反映了地面情况。 相似文献
24.
25.
26.
3 凹形缓和竖曲线 在凹形竖曲线中,最小视距是由在夜间行驶的车辆的前灯所照射的距离来控制的.对于缓和竖曲线来讲,其最小视距的情况出现在汽车的前灯位于SC点或TS点或第一缓和段内,具体情况应视竖曲线的几何组成而定.需指出的是,当汽车前灯位于抛物线段内,可能也必然存在最小视距,但并不能以此位置来确定最小视距,因为此时视线并未将曲率最大的抛物线段全部包含进去.在凹形缓和竖曲线中,最大曲率位于抛物线段及其相邻的缓和段内.如图4,当汽车的前灯位于SC处时,根据汽车的前灯光速与竖曲线的具体交点位置不同,在确定Sm时,可分为3种不同的情况,在这3种不同情况中,z均可按下式计算: 相似文献
27.
在城市交通中,公交站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公交站台经常会出现公交车不规范停靠的现象,这对乘客和城市交通带来了诸多不便.以南京市三中路为例,对公交车的停靠形式进行了调查,分别从公交站台的通行能力、停靠能力以及一些人为因素方面对公交车的不规范停靠进行了分析.在通行能力方面.计算通行能力并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在停靠能力方... 相似文献
28.
29.
30.
各类道路设计方法和规范均假定车辆严格沿道路中心线行驶,即车辆中线与车道中线重合,该假设与车辆真实轨迹存在较大差异.针对该现象,通过无人机航拍技术对南京市主干路诚信大道进行调查,获取车辆真实运行状况,借助PotPlayer和AutoCAD软件采集车辆的地点车速及轨迹偏移值等数据,在划分车道和车辆类型的基础上,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和对比轨迹偏移值,探究车辆速度和宽度因素对轨迹偏移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车道上不同类型车辆的偏移值之间存在差异,同一类型车辆在不同车道上的偏移特征也存在差异;各条车道上小/中型车偏移量均值都显著大于大型车,车辆轨迹偏移均值在慢车道上达到最大值;各条车道上大型车轨迹偏移量离散程度最小,而小型车最大;车速和车身宽度因素对轨迹偏移的影响与车辆类型和车道类型均有密切关系,速度因素的影响要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