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83篇
综合类   15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变截面钻孔灌注桩的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翔云 《公路》1989,(1):19-23
广东省九江大桥——独塔斜拉桥的主墩基础,第一次创新地采用了阶梯形变截面钻孔灌注桩(图1)。它不仅大大地节约了圬工体积,而且从受力上看也是比较合理的。因为当采用“m”法时,土的弹性抗力系数是随入土深度呈线性变化的,桩上段的位移与内力均比它下段的要大,故在满足竖向承载力的前提下宜将桩设计成变截面的形式。然而,采用变截面桩带来了两个问题:第一,施工工艺问题,这次已经获得解决了,由于作者未参加该桥的施工,故不能进行介绍;第二,变形与内力的分析问题,原来用分析  相似文献   
12.
1988年12月14~17日,河南、山西两省交通厅在三门峡市共同召开了《平陆—三门峡黄河公路大桥方案竞赛评选》会议。该桥拟建在三门峡水库区内,距市区较远,又系游览胜地,且水文地质均较特殊,地震烈度为8度。基于这些特点,为了使大桥能达到功能良好、结构合理、使用安全、造价低廉、施工快速、外型美观之目的,河南、山西两省交通厅在总结国内外建桥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在可行性研究报告论证会之后,开展大桥设计方案竞赛,并制定了竞赛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13.
程翔云 《公路》1993,(11):27-34
本文提出影响桥梁结构构件抗力不定性的主要因素是:结构构件的几何参数,材料性能和计算模式,介绍了目前可能采取的推求和判断方法;还介绍了抗力统计参的确定原则,概率分布类型和参数公式。  相似文献   
14.
在钢筋混凝土斜板桥的设计中,配筋方向往往和斜板的主弯矩方向不一致。因此就需要根据主弯矩的大小和方向计算出配筋方向的弯矩。文献[1]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下列公式:  相似文献   
15.
具有宽翼缘的T形梁或箱形梁桥,在弯曲荷载作用下,由于剪力滞效应,不但使腹板顶面上的翼缘应力峰值比按初等梁理论算得的要高;而且其最大挠度值也较按初等梁理论算得的要大。这一点无论从试验和其它分析方法,例如从变分法[1]及有限条法的分析都得到了证明。然而在文献[2、3、4]中却只论及到关于应力的计算问题,相比起来,不能不是比拟杆法的一个缺点。为了完善这一种分析方法,本文拟只对挠度计算问题作一点补充。  相似文献   
16.
连续箱梁桥内力增大系数的计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具有一对弹簧支承的计算模型,用来计算连续箱梁桥的内力增大系数.用本模型所得到的一个算例的分析结果与按传统方法的分析值吻合甚好,并且它比后者在计算过程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简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模型桥的试验数据为依据,通过对宽矮多格室曲线板桥荷载横向分布的分析,评述了现行的各种关于曲线梁桥的实用计算方法;同时还对比了具有中横隔梁结构与无中横隔梁结构的受力性能。文中的许多数据,可供结构设计选型和计算方法选用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程翔云  李立峰 《公路》2008,(1):104-108
应用初等梁弯曲理论公式与平面杆系有限元法以及有限条法程序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分析变高度箱梁桥剪力滞效应的计算模型。从两个算例(连续梁桥和悬臂梁桥)的计算结果发现,应用本文模型算得的箱梁翼缘正应力沿横桥向的分布,与应用空间有限元法和有限条法算得的分布,吻合甚好。因此,本文方法具有实用价值,可供设计者选用。  相似文献   
19.
根据最小势能原理,用瑞雷-里兹法解决了高桥墩的几何非线性分析问题;其次,提出了等效水平力的新概念,可以方便地解决桥墩和板式橡胶支座联合抵抗垂直力所产生的二次效应问题.笔者提出适合于手算的简便计算公式,概念明确,勿须迭代运算,精度较高,易为设计人员掌握,因此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程翔云 《公路》2005,(12):9-14
为了能够反映出拉索对索塔的弹性恢复力,在计算图式中引入了一组弹簧支承和一个用作移动式反力墙的“L”形刚臂。为了能够计算出垂直力对索塔的几何非线性效应,便应用了迭代法。文中还给出了简述本文计算步骤的算例,便于读者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