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4篇
  免费   35篇
公路运输   261篇
综合类   153篇
水路运输   238篇
铁路运输   162篇
综合运输   1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66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群桩等刚度设计中因“加筋遮帘效应”会导致各基桩间轴向内力出现差异,造成上部结构开裂、倾斜,严重影响上部建筑结构的安全和使用。为减小群桩各基桩间轴向内力差,通过开展群桩变刚度调平优化设计研究,以进一步提高群桩的承载性能。基于变刚度调平设计理念,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竖向受荷群桩的沉降特性及基桩轴向内力分布特征进行分析。重点选取粉质黏土、砂层土和淤泥质土等典型软弱土层,通过改变桩长、桩径和桩间距3个关键参数的调节方式以调平基桩刚度,使基桩轴向内力分配均衡化,据此提出3种典型土层中基桩变刚度调节优化设计方案。研究结果表明:粉质黏土、砂层土和淤泥质土中,各基桩轴向内力差异与中心桩内力值比例分别高达90.5%,51.3%和51.8%,且不同调节方式对不同土层中基桩刚度调节效果影响程度不同;3种典型土层中,变桩长、桩径的方式可显著降低各基桩间内力差值,但淤泥质土和砂层土中变桩间距对降低内力差的效果较小。不同土层中基桩刚度调节效果影响程度的不同与土层力学特性、桩土相互作用和荷载承担比例直接相关,故群桩变刚度调平设计应针对不同典型桩侧土层组合采取合适的调节方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S6200ZLC型船用柴油机机械式调速器的设计研制情况,提出了提高调速器性能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发动机进气道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莎莉  朱才朝 《汽车工程》2007,29(12):1070-1073
以发动机整个进气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其三维流动模型,进行流动的数值模拟计算,模拟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良好,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不同升程、不同网格单元模型及不同湍流模型下的流动现象,结果表明:增加网格单元数,计算精度并没有显著提高,而采用RNGk-ε模型计算,可以更好地处理流线弯曲程度较大的流动,结果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4.
桩-网复合地基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处理软土地基的有效方法,由桩、网和桩间土共同承担上部荷载,其作用机理复杂。通过潮汕车站试验段中桩-网复合地基处理段进行的路基现场试验,对桩-网复合地基中基底土压力、桩和土的沉降及地基侧向位移等进行观测测试,分析了桩土应力分担比的变化过程、沉降及侧向位移规律,有助于桩-网复合地基各组成部分的承载机理和应力传递机理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国内盾尾密封油脂的泵送性无精确定量测试设备、测试方法和评价标准的问题,对国内外盾尾密封油脂泵送性的测试仪器、测试方法和评价标准进行了梳理和对比。根据课题组对盾尾密封油脂的配方和性能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盾构隧道施工中盾尾密封油脂的具体使用情况,参考ASTM D1092,研制了盾尾密封油脂泵送性的定量测试设备、给出了测试方法,并推荐了其评价标准。为我国制定盾尾密封油脂泵送性指标的行业标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将时间维引入既定舰船通道网络,把考虑多人相互影响的动态最优路径规划问题转化为时间依赖网络中的最优路径搜索问题。首先,论文的算法为所有人员随机生成走行路径,为了预测网络中的弧(路段)的走行时间,按人员速度从慢到快的顺序依次计算并记录人员到达路径中的各路段首节点的时刻,先记录到的人员将成为后记录到的人员的动态障碍。然后,将遗传算法与网络中弧的走行时间预测方法相结合,借助遗传算法的个体多样性天然地解决了人员走行任意性问题,因而获得了全局动态最优路径算法,并仿真计算了两人以及三人的最短时间路径;经与不考虑人员间相互影响时获得的最优路径相比较,论文的算法获得了人员遇到障碍时(或跟行或绕行)的最优走行路径。最后,借助时间依赖网络中的最优路径充要条件定理,说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虞驰程 《船舶工程》2015,37(10):36-39
以上海海事大学教学实习船"育明"轮为对象,研究船舶加装风帆装置的船体结构强度问题,通过局部加强风帆基座和船体连接部分来保证风帆安装部位的结构稳定性。利用Solidworks和Femap软件建立了风帆基座和船体的有限元模型,计算得到该模型在10级风载荷下受风角度从0°~60°的应力和应变。最终结果表明,在10级风载荷下,该船风帆基座和局部加强后的船体的强度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8.
基于荷载传递法,考虑桩侧土体软化特性,提出一种单桩沉降预测的简化算法。采用内接三折线模型模拟桩侧阻力与桩土剪切位移间非线性关系及软化特性,采用双曲线模型模拟桩端阻力与桩端位移的非线性关系。根据桩侧及桩端荷载传递模型,利用简化递推方法可由桩端位移获得桩顶沉降。给定一系列桩端位移,即可绘制单桩荷载-沉降曲线。最后,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对上述方法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9.
自"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BIM)一词在工程建设行业兴起后,在过去几年里由少数应用者之间的时髦用语逐渐成为支撑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各方面的核心技术。BIM技术不仅仅是一次技术变革,同时也是一次业务流程上的变革。高速公路作为工程建设的支柱产业,BIM技术在高速公路建设领域实现全生命周期应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但是BIM技术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在项目施工各方面应用均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20.
程武山 《机电设备》2007,24(12):48-51
介绍了DSP6711的硬件特性和烧结机尾断面图像检测、识别的原理及算法的选型,并运用基于DCT变换域的LDA特征的提取方法,实现了烧结机尾断面图像的自动识别.系统的实际运行是稳定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