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8篇
  免费   8篇
公路运输   247篇
综合类   222篇
水路运输   167篇
铁路运输   160篇
综合运输   3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喷锚支护是新奥法构筑隧道的主要支护手段,为使喷锚支护与围岩形成共同承载结构,必须在适宜的时机及根据适当的围岩变位量来确定恰当的喷锚支护结构.  相似文献   
13.
14.
以5 MW同相补偿变流器为例,结合重载铁路牵引负荷实测数据,利用Bayerer模型和线性累积损伤理论评估不同运行方式下同相补偿变流器的可靠性,并计算了组合式同相供电系统的功率损耗。结果表明,在牵引负荷波动较小的情况下,增加同相补偿装置的出力可以有效降低同相补偿变流器的故障率,从而提高变流器的可靠性,但是系统的功耗会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15.
喷锚支护的时间效应与空间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立新  周旭 《中南公路工程》2003,28(1):37-38,50
喷锚支护是新奥法构筑隧道的主要支护手段,为使喷锚支护与围岩形成共同承载结构,必须在适宜的时机及根据适当的围岩变位量来确定恰当的喷锚支护结构。  相似文献   
16.
何智勇  黎立新 《公路》2003,(6):42-44
高填土涵式结构在山区高等级公路的桥涵设计中应用较多,结合工程实践,介绍高填土涵式结构的型式、特点及计算模式,同时提出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交通流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信息发布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交通流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信息发布系统是北京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北京市交通流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信息发布系统设计。该系统集成来自交通管理部门、出租车指挥调度部门、公安指挥调度部门、公交指挥调度部门和医疗急救调度部门的交通信息,通过多种方式提供一般和个性化的交通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8.
中国汽车行业实施OBD系统的宏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车载诊断系统(OBD)是国际上在用车应用检查/维护制度的下一代技术。OBD的目的就是确定是否由于汽车零部件的故障导致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值。因此,国内引进第二代车载诊断系统OBD2是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对OBD概念、法规、技术特征与局限性的介绍,针对实施OBD2对中国市场形成的巨大挑战,提出了OBD2的实施要求:燃油品质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提高,国内汽车行业必须做好相应的准备。最后通过综合分析给出了国内推出OBD法规分4步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无限元法是目前数值方法中较为简便、实用的模拟无限域的方法.它是在有限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计算方法,易为人们所熟悉与掌握.介绍了8节点单向无限元、8~12节点单向无限元、8节点双向无限元计算模型的建立.  相似文献   
20.
对接电子信息产业人才需求,分析就业岗位工作任务、分解专业能力,在优化课程体系、增强实践教学、完善实践教学支撑体系、培养创新思维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形成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培养路径,并付之于实践,为电子信息产业培养具有较强专业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