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21篇
综合类   1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针对含钙质粉砂岩高强度和层理分布显著的特点,提出了可有效降低其片状含量的加工工艺。通过对含钙质粉砂岩高片状含量矿料的配合比进行设计,提出了采用棱角性较差细集料或砂替换的措施改善混合料的施工和易性,较好地满足了设计要求。结合试验路施工,提出了针对高片状含量的含钙质粉砂岩的施工技术,达到了规范对路面压实度、现场空隙率和路面渗水系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结合早期修建的低等级公路路面结构设计情况和使用状况,在充分考虑利用旧路路面结构剩余强度、降低大修工程建安费和保证路面使用寿命等的技术思路上,提出了路面结构大修设计方案、水稳层顶面弯沉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南方湿热多雨的气候条件,通过采用贝雷法对连续密级配沥青混合料进行矿料级配设计和检验,提出了与之相应的贝雷法检验指标适用范围。研究表明,采用贝雷法对连续密级配沥青混合料进行设计,可使矿料级配达到骨架密实结构的效果,具有良好的抗永久变形能力和抗水损害能力,并较好地改善了沥青路面施工中的级配离析问题和压实度不足问题,满足了湿热地区对沥青路面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为深入了解矿物纤维对改善南方湿热地区沥青路面抵抗高温永久变形、水损害及大交通量的影响,通过对不同掺量矿物纤维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抗压回弹模量和劈裂抗拉强度等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合理的矿物纤维掺量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5.
余国红  袁万杰  孙长新 《公路工程》2010,35(2):140-143,146
通过对四种岩石进行酸碱性分析、粘附性试验、吸附热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采用矿料表面裹覆沥青质量损失率作为判别矿料与沥青粘附能力的评价指标,可以更加客观、准确地量化不同岩石的粘附能力。而通过模拟沥青路面早期空隙率范围进行的冻融劈裂试验结果表明,即使采用中碱性岩石其沥青混合料的冻融劈裂强度比仍显不足,需辅以一定的抗剥落措施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16.
级配理论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最大密度曲线理论和粒子干涉理论及相关级配算法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变i法及相应算法.通过变i法计算的集料级配与规范中AC-16、SMA-16、Sup-12 5级配和以粒子干涉理论为依据设计的多级嵌挤密实结构级配的比较,给出了满足AC-16、SMA-16和Sup-12 5级配的相应i值范围,并结合工程实例对变i法在AC-16型沥青混合料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利用该方法设计的级配,较好的满足了设计要求.同时也说明变i法能较好的适应我国沥青混合料级配采用方孔筛的划分标准及不同沥青混合料类型的级配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通过将采用集料的毛体积相对密度、表观相对密度及毛体积相对密度与表观相对密度的均值计算的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理论最大相对密度与真空法、溶剂法实测的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理论最大相对密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针对聚合物改性沥青混合料,由真空法、溶剂法实测的理论最大相对密度和理论最大表观相对密度设计的沥青混合料的沥青用量偏高、空隙率偏小、易造成泛油;由理论最大毛体积相对密度设计的沥青混合料的沥青用量偏低、空隙率偏大、易造成水损害;而由集料的毛体积相对密度与表观相对密度的均值计算的理论最大毛视均值相对密度较好地体现了集料开口孔隙对沥青的吸附情况,结果也更加接近实际理论最大相对密度,因此采用集料的毛体积相对密度与表观相对密度的均值来计算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理论最大相对密度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8.
结合我国南方多雨潮湿地区改性沥青抗滑表层的应用情况,并依托工程实际,提出了符合我国现行规范中AC-13型矿料级配要求范围且适用于改性沥青抗滑表层的矿料级配设计范围,同时针对改性沥青抗滑表层抗水损害能力和表面构造深度的要求,提出了矿料级配设计的基本思路和与之相适应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9.
结合我国南方多雨潮湿地区改性沥青抗滑表层的应用情况,并依托工程实际,提出了符合我国现行规范中AC-13型矿料级配要求范围且适用于改性沥青抗滑表层的矿料级配设计范围,同时针对改性沥青抗滑表层抗水损害能力和表面构造深度的要求,提出了矿料级配设计的基本思路和与之相适应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20.
级配理论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对最大密度曲线理论和粒子干涉理论及相关级配算法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变i法及相应算法.通过变i法计算的集料级配与规范中AC—16、SMA—16、Sup—12.5级配和以粒子干涉理论为依据设计的多级嵌挤密实结构级配的比较,给出了满足AC—16、SMA—16和Sup—12.5级配的相应i值范围,并结合工程实例对变i法在AC—16型沥青混合料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利用该方法设计的级配,较好的满足了设计要求.同时也说明变i法能较好的适应我国沥青混合料级配采用方孔筛的划分标准及不同沥青混合料类型的级配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