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篇
  免费   14篇
公路运输   142篇
综合类   95篇
水路运输   60篇
铁路运输   75篇
综合运输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目的 采用膳食平衡指数(DBI_16)评价甘肃中老年人的膳食质量及膳食质量与骨量之间的关系,为改善甘肃人群的膳食和骨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西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研究”项目甘肃课题基线调查收集的3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的食物摄入种类和数量等膳食信息和骨量测量数据,采用DBI_16评价研究对象的谷类、蔬菜、水果、奶类、大豆类、鱼虾类和蛋类等食物的摄入水平及膳食摄入不足、摄入过量和摄入不均衡的程度,并采用多重线性回归评价DBI_16的3个组成指标[负端分(DBI_LBS)、正端分(DBI_HBS)、膳食质量距(DBI_DQD)]和DBI_16的7个单项指标与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对11 840名研究对象的膳食和骨量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与推荐摄入量相比,44.8%的研究对象谷类摄入过量;分别有96.3%、90.6%、90.1%、71.9%、95.1%和60.3%的研究对象的蔬菜、水果、奶类、大豆类、鱼虾类和蛋类摄入不足;47.7%的研究对象摄入食物种类<10。2.3%的研究对象DBI_LBS得分较适宜,54.7%的研究对象DBI_HBS得分较适宜,仅1.2%的研究对象的DBI_DQD得...  相似文献   
372.
以某地铁深基坑围护结构为背景,采用现场监测数据与Origin数据分析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对灌注桩桩体水平位移、地表沉降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灌注桩桩体水平位移变形曲线由“悬臂型”向“抛物线型”发展,且桩体最大水平位移的位置随基坑开挖深度增大而下移;地表沉降变形曲线呈“凹槽型”分布,沉降最大值发生在临近基坑土方开挖完成阶段,且最大沉降点位于坑壁外12 m处,工况Ⅱ,工况Ⅲ,工况Ⅴ的开挖对地表沉降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73.
考虑到采用高空间辨率的光学图像开展海面油膜的监测由于海面风、浪、流等环境因素的影响,采集到的视频图像普遍存在成像光照不均匀、低对比度、低信噪比等问题,采用自适应高斯滤波进行图像噪声去除,基于一种局部图像对比度增强算法进行去雾和对比对增强处理,通过颜色空间转换配合Chan-Vese模型进行图像分割,使得海面油膜图像处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74.
针对当前舰船信息管理系统风险评价存在速度慢、实时性低等缺陷,设计了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舰船信息管理系统风险评价方法。首先建立舰船信息管理系统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值,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选择重要的舰船信息管理系统风险评估指标,最后采用云计算平台并行执行舰船信息管理系统风险评价,每一个节点采用RBF神经网络实现评价,具体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不仅加快了舰船信息管理系统风险评价速度,而且提升了舰船信息管理系统风险评价精度,评估结果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375.
佛山东平水道桥为主跨260 m公轨两用独塔斜拉桥,主桥范围内轨道交通和公路同层布置,桥面布置为双线轨道交通+六车道公路+两侧人行道,桥面总宽46.5 m。主梁采用等高度钢-混凝土混合主梁,主塔采用“A”形,为墩-塔-梁固结体系。对该桥结构形式、设计关键技术和动力性能进行研究,建立斜拉桥整体和局部有限元模型,通过理论分析方法对斜拉桥结构和力学行为进行研究,重点进行全桥静力计算、竖向刚度限值研究、钢桥面板受力分析和剪力滞系数分析。开展节段和全桥模型风洞试验,对该桥进行风-车-线-桥耦合振动分析,保证车辆运行平稳性良好。研究结果表明,该桥刚度、强度、稳定和舒适性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376.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前后盖造型愈发复杂犀利,传统压合工艺已经无法满足现今制造需求,取而代之的是滚边工艺的广泛应用. 随着滚边岛在焊装车身生产过程中的工艺越来越被更多的企业所接受并应用,设计师们完成"回"字形滚边线体的建造,承接了多车型切换、生产、占地面积小的优势.但在多车型生产的过程中,无法达到总成补焊工位多车型共...  相似文献   
377.
成达万高速铁路渠江特大桥跨越渠江,为新建成都—南充—达州—万州高速铁路重点控制工程。结合线路、行洪、通航、环保等情况,提出(128+248+128) m连续刚构部分斜拉桥、(48+112+248+112+48) m钢管混凝土桁架组合梁斜拉桥、(128+248+128) m连续刚构拱桥3种主桥桥式方案,分别从桥梁的景观效果、经济性、施工难度、技术创新性、碳排放及后期养护维修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48+112+248+112+48) m钢管混凝土桁架组合梁斜拉桥具有景观好、经济性能优、碳排放少及具有技术创新等优点,选定其作为推荐桥式方案。该桥建成后,将为高速铁路桥梁智造提供一个方向,为同类桥梁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78.
配筋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UHPC)梁在弯剪扭组合荷载作用(复合受扭)下的抗扭性能研究较为匮乏。为此,开展了8根配筋UHPC矩形梁的复合受扭试验,获得了各试件损伤破坏模式、扭矩-扭率曲线、扭矩-应变曲线及扭矩-裂缝宽度曲线,分析了配筋UHPC矩形梁复合受扭破坏机理,探讨了扭剪比、纵向配筋率对抗扭承载性能和延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试件破坏形态为纯扭破坏和非纯扭(扭转、剪扭、弯扭)破坏;相比于纯扭试件,非纯扭试件表面未形成空间螺旋形裂缝,同时其正立面裂缝比背立面数量更多且更宽,非纯扭试件开裂扭矩降低46%~73%,抗扭承载力降低1%~38%,扭转延性系数提高38%~169%。随扭剪比从1增加到3,非纯扭试件抗扭承载力提高1%~21%,扭转延性系数提高24%~88%;随着纵向配筋率从0.78%增加到4.90%,试件抗扭承载力提高12%~27%,非纯扭试件扭转延性系数提高35%~88%,但纯扭试件扭转延性系数下降了31%。配筋UHPC复合受扭梁弯扭相关性符合“三折线”模型,基于弯扭“三折线”模型提出的复合受扭梁抗扭承载力公式计算值与...  相似文献   
379.
沥青混合料是一种集料颗粒占体积主导并同时表现出明显时温依赖性的颗粒路面材料,从颗粒物质角度认识和理解沥青混合料,是接近和阐释沥青混合料物质属性和行为特性的根本基础。该文旨在基于非晶物质及其玻璃化转变、Jamming转变模型和颗粒物质理论,揭示沥青路面材料的颗粒物质属性。介绍了颗粒路面材料的概念和内涵,阐释了沥青混合料的颗粒物质属性,综述了颗粒路面材料的研究进展,凝练了颗粒路面材料的四大基本特征(几何特征、堆积特征、界面特征和流变特征),并讨论了颗粒路面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结果表明:可以尝试从非晶物质的角度研究沥青在沥青混合料中的行为特性及其对整个系统发挥的作用;对非晶物质的研究宜从多尺度展开并能将不同尺度间关联起来。进一步研究中,还需从时间和空间2个维度剖析沥青混合料Jamming过程中细观结构演化规律,理解沥青混合料流变学行为;从颗粒和尺度的角度,阐释沥青混合料的稳定堆积条件和高效堆积方法,揭示不同工况下沥青混合料Jamming的触变机制;研究不同温度、填充密度和受力模式等条件下沥青混合料的流变过程,建立涵盖实际道路使用条件范围的沥青混合料Jamming相图。  相似文献   
380.
为了更好地满足城市居民夜间出行需求,实现行车计划与线路维修计划的一体化编制,文章讨论了等线运行、转线运行以及一线行车一线维修等3种夜间行车组织方法,选择了最适合城市轨道交通的一线行车一线维修,并基于此采用了分段单线双向的全天候运行模式。采用大M法,建立了以到达时间最小为目标,综合考虑列车移动约束、列车路径约束、进路占用约束、列车路径顺序指标约束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并设计了分阶段求解的滚动时域算法,建立了线路维修计划与行车计划一体化编制模型。以在建的雄安市域动车组R1线为实例,通过一体化模型的建立,实现了一线行车一线维修下的行车计划与线路维修计划一体化方案编制,分别得到了前期与后期不同维修区间的列车计划与线路维修计划一体化可行方案,验证了在行车量上满足乘客出行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