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17篇
公路运输   119篇
综合类   56篇
水路运输   62篇
铁路运输   63篇
综合运输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01.
铝转子单边盘式感应电机气隙较大,主要参数随半径变化,用传统电机分析法会造成较大误差,且无法准确描述铝转子中集肤效应的影响.采用一种新的电磁模型,利用分环计算和多层行波磁场模型有效解决了该电机存在的特殊问题,提高了模型精度.通过磁场分布计算得到电机的T型等效电路.分析了等效电路中电感和电阻参数.制作样机并通过空载试验和短路试验测定其T型等效电路参数,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误差较小,证明该方法能准确估算铝转子单边盘式感应电机的主要参数.计算电机电磁转矩随转差率变化的情况,高转差率下的实验转矩输出值与计算值接近.  相似文献   
302.
贝雷支架承载力大,结构灵活,拆装方便,可多次重复使用,所以在桥梁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文章结合某实际工程支架专项方案,采用有限元程序建立支架空间模型进行了复核验算,并与支架专项方案设计中简化计算结果比较,发现支架专项方案中支架设计不能保证结构的安全,局部位置的应力超出了容许值,并提出了一种简易支架加固方案,经计算能确保支架的整体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303.
为了更好地满足乘客对地铁枢纽通道信息不同程度的需求,文中基于马洛斯需求理论系统地分析了地铁乘客枢纽需求信息层次;利用KANO模型设置问卷对乘客需求信息进行调查,研究乘客对地铁枢纽通道各类信息的需求程度,提出了基于乘客需求的地铁枢纽通道信息系统评价方法,并就乘客对各类信息的敏感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04.
结合河南省某高速公路特大桥施工过程中受损伤的预应力混凝土T梁的无损检测,通过超声波对测方式普查T梁底部和两端腹板底部混凝土,并结合混凝土表面裂缝分布形态和裂缝大小,确定了混凝土内部缺陷状况;采用回弹法确定了混凝土表面强度大小及其分布的均匀性。为同类结构的无损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5.
配筋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UHPC)梁在弯剪扭组合荷载作用(复合受扭)下的抗扭性能研究较为匮乏。为此,开展了8根配筋UHPC矩形梁的复合受扭试验,获得了各试件损伤破坏模式、扭矩-扭率曲线、扭矩-应变曲线及扭矩-裂缝宽度曲线,分析了配筋UHPC矩形梁复合受扭破坏机理,探讨了扭剪比、纵向配筋率对抗扭承载性能和延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试件破坏形态为纯扭破坏和非纯扭(扭转、剪扭、弯扭)破坏;相比于纯扭试件,非纯扭试件表面未形成空间螺旋形裂缝,同时其正立面裂缝比背立面数量更多且更宽,非纯扭试件开裂扭矩降低46%~73%,抗扭承载力降低1%~38%,扭转延性系数提高38%~169%。随扭剪比从1增加到3,非纯扭试件抗扭承载力提高1%~21%,扭转延性系数提高24%~88%;随着纵向配筋率从0.78%增加到4.90%,试件抗扭承载力提高12%~27%,非纯扭试件扭转延性系数提高35%~88%,但纯扭试件扭转延性系数下降了31%。配筋UHPC复合受扭梁弯扭相关性符合“三折线”模型,基于弯扭“三折线”模型提出的复合受扭梁抗扭承载力公式计算值与...  相似文献   
306.
沥青混合料是一种集料颗粒占体积主导并同时表现出明显时温依赖性的颗粒路面材料,从颗粒物质角度认识和理解沥青混合料,是接近和阐释沥青混合料物质属性和行为特性的根本基础。该文旨在基于非晶物质及其玻璃化转变、Jamming转变模型和颗粒物质理论,揭示沥青路面材料的颗粒物质属性。介绍了颗粒路面材料的概念和内涵,阐释了沥青混合料的颗粒物质属性,综述了颗粒路面材料的研究进展,凝练了颗粒路面材料的四大基本特征(几何特征、堆积特征、界面特征和流变特征),并讨论了颗粒路面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结果表明:可以尝试从非晶物质的角度研究沥青在沥青混合料中的行为特性及其对整个系统发挥的作用;对非晶物质的研究宜从多尺度展开并能将不同尺度间关联起来。进一步研究中,还需从时间和空间2个维度剖析沥青混合料Jamming过程中细观结构演化规律,理解沥青混合料流变学行为;从颗粒和尺度的角度,阐释沥青混合料的稳定堆积条件和高效堆积方法,揭示不同工况下沥青混合料Jamming的触变机制;研究不同温度、填充密度和受力模式等条件下沥青混合料的流变过程,建立涵盖实际道路使用条件范围的沥青混合料Jamming相图。  相似文献   
307.
为了更好地满足城市居民夜间出行需求,实现行车计划与线路维修计划的一体化编制,文章讨论了等线运行、转线运行以及一线行车一线维修等3种夜间行车组织方法,选择了最适合城市轨道交通的一线行车一线维修,并基于此采用了分段单线双向的全天候运行模式。采用大M法,建立了以到达时间最小为目标,综合考虑列车移动约束、列车路径约束、进路占用约束、列车路径顺序指标约束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并设计了分阶段求解的滚动时域算法,建立了线路维修计划与行车计划一体化编制模型。以在建的雄安市域动车组R1线为实例,通过一体化模型的建立,实现了一线行车一线维修下的行车计划与线路维修计划一体化方案编制,分别得到了前期与后期不同维修区间的列车计划与线路维修计划一体化可行方案,验证了在行车量上满足乘客出行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