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篇
综合类   17篇
水路运输   1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正>经过"十五"的发展,长三角地区已经成为我国沿海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和吸引外资最多的地区。基于"十五"期间的经济发展基础和大量外资的沉淀,"十一五"期间长三角地区的区域经济将持续增长,长三角港口群仍处于十分有利的发展机遇期和快速增长期。同时,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港口开始步入发展模式转型期,正从单纯追求港口规模和吞吐量数量,向注重拓展港口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注重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转变;从注重单个港口自身发展,转向区域港口群协调发展。因此,加快长三角港口一体化已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2005年10月,在上海举办了“长三角地区港口合作发展论坛”,主题是“新形势、新格局、新观念”。现在,我围绕论坛主题谈些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交通体系是以现代化的视角来评价城市交通的.因此,现代化城市交通体系,应该切入其三个基本层面,即:交通设施的现代化、交通管理现代化和交通行为意识现代化.这三个层面所表现出来的相互联系、协调、转化和互补等外在形式和内在关联,都围绕着一个根本目标,就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高效率地实现人和物的移动,而非车辆和移动过程,从而创造和实现一个城市的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许培星 《水运管理》2007,29(12):1-3
1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港口的影响日益扩大自从我国加入WTO以后,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港口的影响日益扩大,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我国沿海港口被推上高速发展快车道  相似文献   
15.
一、把握新形势90年代后期,世界经济贸易形势回暖,国际航运形势迅速好转,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企业界外包战略开创了航运需求的新纪元。随着西方国家传统制造工业向海外转移,中国从原材料出口大国逐步变成为一个从世界各地进口庞大数量原材料,然后向其它地区出口产成品的世界制造和  相似文献   
16.
<正>上海是“城以港兴,港为城用”的城市,港口在城市的经济发展、贸易往来和对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十一五”期间,上海将进一步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实现新突破。上海港将迎来新的发展,为上海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正> 《港口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对港口业进行全面、系统规范的重要法律,它填补了我国港口管理领域的立法空白,标志着我国港口事业真正步入了法制轨道。《港口法》的颁布,是我国港口事业的一件大事,也是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的一件大事,为港口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治港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对上海港来说,港口体制改革年初开始,新机构还在磨合中,为保证《港口法》的贯彻实施,提高上海港口依法管理的水平,提升港口管理和从业人员的法律素养和职业规范,并向社会公众和单位宣传普及《港口法》知识,上海市港口管理局把学习、贯彻、宣传《港口  相似文献   
18.
2006年11月21日,长江水运发展协调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在江苏南京召开。作为会议的列席代表,我参加了会议,有幸再一次看到交通部与沿江七省二市领导济济一堂,共谋长江水运发展的宏伟蓝图;有幸听到交通部与沿江七省二市领导对建设长江黄金水道,发展长江流域经济的真知灼见和规划设想。如果说,2005年11月举行的长江水运发展高层座谈会在发展长江水运工作中有管里程碑式的意义,那么2006年岁未的长江水运发展协调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则真正吹响了全面建设长江黄金水道,促进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号角;长江水运事业的发展拉开了序幕,走向了滦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建设成就 十年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其中最具有标志性的是:  相似文献   
20.
2006年11月21日,长江水运发展协调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在江苏南京召开。作为会议的列席代表,我参加了会议,有幸再一次看到交通部与沿江七省二市领导济济一堂,共谋长江水运发展的宏伟蓝图;有幸听到交通部与沿江七省二市领导对建设长江黄金水道,发展长江流域经济的真知灼见和规划设想。如果说,2005年11月举行的长江水运发展高层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