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2篇
水路运输   1篇
铁路运输   48篇
综合运输   5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分析了提出了发展冷藏运输有关的经济政策,包括管理公有制,运价,税收,收入分配,运输市场培育,生产规模与投资决策等方面,其结论可供决策时参考。  相似文献   
42.
列车空调室外综合温度场的确定与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分析空气温度、太阳辐射、长波辐射、列车行驶速度等影响列车壁面综合温度的主要因素,建立铁路沿线通用综合温度场计算模型,给出了基于时变和域变的室外综合温度场。当列车静止时,列车外壁仅存在自然对流换热,因此受辐射影响剧烈,午间温度最高时可超过80℃;列车速度提高可以增强车壁的对流换热系数,进而减小辐射的影响,降低壁面综合温度。当列车以100 km.h-1运行时,车壁最高温度为45℃左右。因此,提高列车运行速度对列车节能是有利的。模型反映了列车运行时各壁面综合温度随列车时空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可方便地应用于列车空调的动态负荷计算、设计及运行控制。  相似文献   
43.
铁路运输企业人才需求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铁路运输企业人才现状和需扣睛况进行调查,就铁路运输企业人才需求的专业方向、需要的人才类型、运输专业毕业生需要加强的能力及铁路运输类课程需重点加强的知识等进行分析研究,并对铁路院校人才培养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4.
荔枝的贮运     
荔枝是南亚热带名贵水果,亦是我国出口水果中最受欢迎的果品之一,因其色香味皆美及其药用价值高而驰名。但它是一种最不耐运的水果,而且成熟采摘期又正值盛夏,气温较高,采后荔枝的呼吸作用强,特别是因果肉含水量高(84.8%),营养丰富而适于病菌快速繁殖,采后果皮即被10余种霉菌侵染,故极易腐烂,因而限制了这一名果的外销和生产。  相似文献   
45.
在进行专家调查的基础上,建立评价机械冷板车运用模式的决策模型,模型的主要评价指标有运用效率、运输速度、运输成本、安全性、运用范围、运输能力、运输质量等七项。用决策树方法分析机械冷板冷藏车五种运输组织方式的综合效益,结论表明定点定线和由专门的冷藏运输公司经营是值得推广和提倡的运用模式。  相似文献   
46.
铁路易腐货物冷藏运输运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年来铁路易腐货物运输运量总体情况,详细分析了铁路易腐货物冷藏运输中各车种的运量以及运量与车种的匹配情况,提出了发展铁路易腐货物运输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7.
冷藏车热状况的模拟分析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权重系数法和平衡法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气象模型、围护结构热平衡模型、制冷系统性能模型和车内空气热平衡模型在内的冷藏车热状况分析体系.以B23型机械冷藏车为例,通过联立求解的方式,对运行中的冷藏车热状况进行了模拟与分析,并通过实测数据对模型予以验证.结果表明上述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冷藏车热特性,并可为冷藏车热状况的整体评价和优化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依据国内食品物流安全发展现状,分析了生鲜农产品物流安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内容,进而构建了区域生鲜农产品销售物流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借助解释结构模型(ISM)进行了物流系统安全风险进行了分析,以辅助进一步的生鲜农产品物流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49.
机械冷板冷藏车运用模式的模糊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专家调查的基础上,建立机械冷板车运用模式的模糊评价模型,应用模糊评价法分析机械冷板冷藏车5种运用模式的综合效益。结果表明,定点定线和由专门的冷藏运输公司经营是公认的两种最好的运用模式。  相似文献   
50.
在对16个技术站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统计分析方法,对中转车在技术站停留时间的构成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结合我国铁路现状,提出了压缩中转车在技术站停留时间的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