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6篇
公路运输   40篇
综合类   29篇
铁路运输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公路桥梁冲击系数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结构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公路桥梁行车状态下的动力简化模型,分析了影响桥梁冲击系数的主要因素,指出了现行桥规中冲击系数计算公路的缺陷,提出了采用桥梁冲击放大谱计算冲击作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2.
由于受环境、气候、荷载及其他外在因素的共同影响,施加于桥梁结构的预应力也随之发生变化,准确掌握其内部真实的应力状态对保证桥梁的安全运营至关重要.针对这一问题,以反演理论为基础,依据桥梁服役期间结构变位的实际监测结果,由位移反分析法得到了不同时间点梁体内存在的有效预应力数值.以某一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为例,通过反分析得...  相似文献   
63.
为促进公路桥梁智能检测技术的发展,系统梳理了桥梁智能检测装备、智能检测方法、智能损伤识别算法、智能安全评价及养护决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综合分析表明:随着桥梁智能检测技术的发展,针对桥梁检测环境和构件特点,出现了包括无人机、移动机器人、环形爬升机器人、多功能检测机器人、爬索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声呐探测装置等多种类型的智能检测装备。智能检测装备大多采用搭载的图像采集装置进行病害信息收集,其避障及抗环境干扰能力和图像采集精度是设备性能表征的关键;在智能检测方法领域,图像采集技术、激光点云扫描技术、全息摄影技术发展日趋成熟,探地雷达、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及声呐探测技术可作为桥梁基础及冲刷深度检测的有效手段;但以光纤传感、热成像技术、声发射技术、超声波检测、电磁传感为特征的桥梁检测新技术,其抗环境干扰的能力还有待提升,需要进一步的工程验证。随着桥梁智能装备能力的提升、智能检测技术的发展,不同类型海量数据的涌现,传统的从病害、构件、部件到结构的分层综合安全评价算法已不能适应,采用数字孪生技术进行结构状况的实时再现与评价,以多源数据融合技术进行区域级、路网级桥梁服役性能及抗灾韧性评价是桥梁智能检测与安全评估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4.
确定桥梁结构诊断敏感部位——敏感元定位,是高墩大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结构诊断的关键技术.采用数值分析方法,通过某座高墩大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结构的系统分析,提出桥梁结构敏感元定位的技术方法,为此类桥梁的结构诊断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5.
桥墩截面形式对弯连续刚构桥地震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桥墩截面形式对弯连续刚构桥动力及地震响应的影响,以某工程实例为背景,建立了空间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了桥墩外形尺寸、截面面积、截面纵向刚度等参数对结构自振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线弹性时程法,对比分析了这些参数变化对空心墩与实心墩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桥墩截面形式的不同使得结构的振型系列发生了改变,具有空心墩的连续刚构桥与具有实心墩的连续刚构桥相比,当两者的外形尺寸相同时,前者的频率较低,当两者桥墩面积相同时,前者频率较高,在纵向刚度相同的情况下,前者频率稍低;采用空心墩时,墩底应力及主梁位移比相应实心墩的小,当桥墩纵向刚度相同时,空心墩和实心墩的地震响应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66.
以后张法室内模型梁受弯全过程试验采集的数据为样本,研究了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有效预应力与各主要影响因素之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应用改进BP神经网络建立了混凝土桥梁服役期内预应力衰减的神经网络评估模型。该模型以受弯梁全过程P-Δ理论曲线为依据,构造了基频衰减率(IFDETR)、变形指标(IDISP)、混凝土应变变化率(ICSV)、钢筋应变变化率(IRSV)4种归一化指标作为网络输入值,以计入时变效应的预应力衰减率指标(IEPDR)作为网络输出值。测试样本的评估结果表明,误差小于1%的测试样本数在样本集中所占的比例大于85%,且误差均小于单因素回归方法。  相似文献   
67.
针对影响桥梁安全性的因素具有较多不定性的特点,应用随机可靠度理论,对在役混凝土桥梁荷载概率模型、抗力概率模型、可靠度评估流程、可靠度计算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基于可变荷载在评估基准期内的不同取值方式,提出了基于评估荷载发生概率和基于评估基准期荷载极大值的构件可靠度计算方法。从可靠指标的延续性出发,考虑构件抗力随时间变化,提出在役混凝土桥梁可靠度的预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可靠指标预测曲线规律是一致的,后者是前者的特例,且比前者偏于安全;预测初期两种方法可靠指标的计算结果与以往方法较为接近,预测后期两种方法可靠指标下降规律与以往方法基本一致。两种方法均偏于安全,对于荷载随时间增长较快的桥梁结构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68.
黏贴钢板加固持荷钢筋混凝土T型梁模型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锚固间距、持荷对黏贴钢板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加固效果的影响,以8片钢筋混凝土T型梁实桥缩尺模型试验为基础,对不同锚固间距及有无初应力作用下,黏贴钢板加固钢筋混凝土T型梁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加固后梁的裂缝间距减小,数量增加,宽度减小;增加钢板用量和减小锚固间距均能有效提高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降低梁的挠度,但是构件的破坏形态将发生改变;初始荷载对梁后期挠度的发展影响不大,但使钢板应变滞后,梁的延性提高;锚固间距对梁的延性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9.
在分析桥梁结构表面裂缝图像特征基础上,结合改进Snake主动轮廓模型图像分割算法,融合距离传感器信息,提出一种综合高分辨率图像采集、裂缝敏感区域截取、孤立噪声去除、裂缝旋转和标记的裂缝提取算法,实现了交互式远距离混凝土桥梁结构表面裂缝的精确提取。分析结果表明:改进Snake主动轮廓模型图像分割算法误分率为3.89%,运算时间为153ms,试验对比裂缝宽度显微镜观测值,裂缝提取绝对误差小于0.05mm,该算法可满足工程检测需求。  相似文献   
70.
焰流效应下混凝土空心薄壁墩火温时变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